夏收时节,麦穗飘香。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是个丰收年,我的3000亩小麦打了200万斤粮,卖了200多万块钱。”常州金坛区指前镇建春村,春海农场负责人黄春海满脸笑意。
新江苏从江苏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根据全省农情调度,今年全省夏熟生产形势持续向好。截至6月13日,全省夏粮已基本收获结束,较去年早3天左右。各地普遍反映,今年小麦长势良好,籽粒饱满,不少地区小麦亩产过千斤,创历史新高。
夏粮丰收,种粮人喜笑颜开。他们眼中,田畴上轰隆作响的收割机,前进后出,吐出的是麦粒,留下的是希望。
优质麦种,扛起粮食安全“芯”
种子是粮食的芯片。优质麦种才能长成沉甸甸的麦穗。今年以来,江苏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充分发挥良种增产潜力,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多抗”小麦品种,为冬小麦丰收打下基础。
射阳县海河镇种植大户汤卫春的田里,600多亩“盐麦1号”实收产量达680公斤/亩,每亩穗数达到45.3万穗,每穗达38.1粒。他欣喜地说:“今年丰收了,我太开心了!”
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郭红介绍,“盐麦1号”是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经过长期探索与刻苦攻关育成的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强的优良小麦新品种。最近,已有很多种植大户向经销商预定今年秋播的“盐麦1号”种子,希望能早点种上这个好品种。
除了“盐麦1号”,扬麦系列、镇麦系列也是射阳的丰收品种。截至今日,全县125万亩小麦已全部完成收割,单产预计455公斤/亩,比上年增22.5公斤/亩。
徐州睢宁,“徐麦818”成功“圈粉”种粮大户。
“我数过,每个麦穗上差不多有38粒麦子。”睢宁县庆安镇杨圩村种植大户陈镇海告诉记者,他承包的800亩“徐麦818”平均亩产1200斤,较去年提高至少100斤。“这是我种地20多年,产量最高的一次!”。
“徐麦818”仅是睢宁众多丰收麦种中的一种。睢宁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李振宏介绍,睢宁县2021年重点推广了徐麦33、淮麦33、徐麦818、百农207等优质中小麦品种,并加大种子市场监督检查力度,全县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8.5%以上。
好麦种带来好收成。李振宏透露,睢宁县已基本完成小麦收割,根据预测,全县小麦理论单产436.48公斤/亩,预计111万亩小麦理论总产量为44.521万吨。
南通海安洪旺村的粒粒香家庭农场里,“农麦88”成了大家眼中的“香饽饽”。
6月6日,粒粒香家庭农场种植“农麦88”的核心产区经过专家评定,亩产651.3公斤,创造了南通市小麦产量的历史记录。据海安市农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站长、推广研究员林昌明介绍,“农麦88”属于强筋小麦品种,抗倒能力强、抗寒抗旱性好、综合抗病性好,品质稳定还高产。
自2019年的秋播开始,海安市便开始种植“农麦88”品种,目前全市大概有20万亩种植面积。“今年夏收平均亩产约451公斤/亩,而去年亩产量则在415.3公斤/亩,顺利实现增产增收。”林昌明预测,海安全市50多万亩小麦实现亩产、亩产值、亩效益三超历史,小麦单产有望连续14年全省第一。
藏粮于技,智慧生产提质增效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翅膀”,农业发展才能挑起“金扁担”。
从以往的靠天吃饭到现在的用机器种地,农业机械化不断改写着“麦收时间”。今年夏收,全省各地累计调度联合收割机近12万台、大中型拖拉机14.5万台、烘干机3.2万台,小麦机收率预计稳定在99.8%以上。
常州金坛区,黄春海家的3000亩小麦,从开镰到收获完毕,共动用6台收割机用时仅8天。而以往,至少要一个月才能收完。黄春海坦言,不止收割,从耕种到施肥、打药,机械化贯穿农场粮食种植的所有环节。
“以前50亩田要几十人辛苦劳作好几天,现在全程机械化,一天就可以完成50亩地的耕作量。”黄春海的儿子黄伟是“新农人”,退伍回来后,他逐渐掌握了一系列无人机技能,帮助父亲分担起了施肥、喷农药、植保的任务。“一台无人植保机一天可以作业500亩,3台无人机2天就基本完成所有田块植保。”黄春海说。
在盐城海通镇,为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1900亩小麦取得了平均亩产1250斤的好收成。理事长徐鹏表示,高产背后,智慧农具功不可没。
“我们的播种机有智能导航系统,开墒很好,播种也均匀,不存在漏耕,所以也不用复耕。”徐鹏认为,如果好气候是丰收的重要因素,那么高度机械化就是丰收的关键所在。“无人机飞防能让我们及时发现病害预兆,方便应对处理。”他透露,合作社的小麦今年未发生明显病害,一株株“健康”麦穗颗粒归仓。
淮安市淮高镇,承包了500亩地的种粮大户孙运也是一位“慧种田”的“新农人”。2016年投身农业以来,只要有机会,他就报名参加各项培训,学习最新的农业知识。现在,对他而言,无人机播种、打药,用现代化植保机撒肥料等都不在话下。
“不仅是选好麦种,施肥也很重要。”孙运还采用“测土施肥”的方法,通过调配土壤内氮磷钾等含量定制肥料,全育期精耕细作。科学管理下,今年最高亩产达到1100亩/斤,平均每亩比往年多产200斤。
科学指导,精准施策保产增量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丰收,不是一农一户的“家事”,而是千家万户的“国事”。
为端稳“饭碗”,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提前部署,制定下发技术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品种选配、种植模式、机具配套、病虫草防控等关键技术措施与模式推广落实到位。据统计,全省“三夏”生产工作推进期间,共举办现场观摩、技术宣传交流等各类培训43场次、培训主体超3.7万人次。
去年受到阴雨天气影响,不少农户都犯了愁,担心小麦生长不好而影响收成。了解到情况后,宿迁市及沭阳县农机推广站专家的及时出招,用专业知识让广大农户吃下“定心丸”。
沭阳县青伊湖农场种粮大户滕云飞
“专家说,咱们这跟北方还是不一样,让我们不要大水漫灌,而是让小麦接收充足的光照、进行自然光合作用,结果,没想到小麦自己就扛过去了。”宿迁市沭阳县青伊湖农场种粮大户滕云飞庆幸自己听从了专家的建议,1万亩小麦喜获丰收,平均亩产高达1000斤。“今年麦穗很饱满,专家们的指导是正确的、科学的。”阵阵笑声里传递着丰收带来的自信。
镇江农科院专家在陈国法的麦田中考察
镇江丹阳的陈国法也是专家指导的受益者。“农科院的老师指导我选择了好品种。”陈国法介绍,从选种、施肥到防灾、收割,他的农田一直有“高手”护航,有的专家多次到田里,告诉他哪里应该减少播种量,如何又好又快施肥等等。
“跟着专家干,省人工、省化肥、省力气,还收成好,每亩能增产80-100斤!”一周前,陈国法的1800多亩小麦已完成收割,并以每斤约1块5的价格成功出售,他笑着说:“一亩地麦子比去年多赚将近200块。”
值得一提的是,农业农村部门不仅提供技术指导,还为农民们养好地里的“铁牛”。收麦前,镇江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整合农机售后服务、维修网点资源,组成农机维修流动服务队,巡回开展农机维修保障服务,维修保养各类农机装备3000余台(套),确保最佳状态投入“三夏”生产。在各方保障下,6月7日,镇江全市80.62万亩小麦于当日收割完毕,比预期时间提前1天。
绿色种植,减肥减药环保增值
随着土壤保护观念的加强,绿色种植逐渐流行。为让绿色种植观念深入人心,近年来,江苏持续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树立一批高产高效示范典型,引领实现生态环保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跟去年相比,我每亩地减少了5-10斤的化肥量。”常州金坛区种粮大户黄春海介绍,他在农机站专家的指导下定量施肥,省了不少成本。原本还担心小麦养分不足,令他惊喜的是,减肥不减产,一株株籽粒饱满的稻穗令他倍感欣慰。“来年还得听专家的!”
与黄春海一样,徐鹏也在探索“减肥”之道。他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种植的全部小麦大约减少了1/3的化肥用量。不仅如此,在当地农业农村部门专家的指导下,他们还开展有机肥试验,用沼液代替化肥。结果证明,试验地的产量与使用化肥的普通麦田产量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沼液浇灌的麦子麦穗籽粒更加饱满美观。他表示,“现在都讲究环保,以后我们可以扩大沼液使用范围了。”
“今年农药的使用量只有往年的70%,但小麦病虫害防控却非常成功。”宿迁市沭阳县青伊湖农场种粮大户滕云飞以减肥减药带动绿色种植、绿色增产,让耕田质量和产品效益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据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截至6月13日,全省累计入库小麦74.94亿斤,同比增加27.50亿斤;其中,国有粮食企业商品收购48.64亿斤,同比增加19.67亿斤;其他社会主体商品收购26.30亿斤,同比增加7.83亿斤。
丰收的愿景将成现实,8400万人的饭碗稳稳当当。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记者 苑青青 黄泽文 李梦迪 季昱希 毛震佳
(编辑 周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