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光明论坛】彰显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

  【光明论坛】

  作者:王学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研究员)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极为重视对自身历史的探究、自身文明的追溯与自身文化的弘扬。尤其自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起,党中央多次就相关问题进行专门讨论或作出指示,代表性文献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等。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可见党中央对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始终念兹在兹、一直高度关注。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此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深远、信息量大,很明晰地强调了中华文明在当代中国的价值与意义。

  首先,中华文明甚为重要。它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形塑了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它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无论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还是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皆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这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屹立不倒之本;它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中华文明属于根植在彼此内心深处的共同精神财富,也是血脉相连、心灵契合的文化基因,可谓全世界华人的共同精神家园;它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所谓因革损益,与时俱进,贵在于返本变通中赋予旧物新意,当前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须聚焦于把悠久文明里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其次,中华文明甚为独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内化为区别于其他文明体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

  再次,中国文明甚为关键。正因为中华文明植根于中华大地,具有独特文化基因和自身发展历程,且在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兼容并蓄,故得以持续与时代共进步,葆有旺盛生命力。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离不开中国文明历史的深入研究,这是阐明中国道路的文化底蕴和理论支撑,亦是“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的基本依据。申言之,这要求我们具备敏感且强烈的文明意识与历史自觉,在高远宏阔的文明视域中把握中国的道路演进、未来远景、历史使命及与世界文明的关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是对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研究的重大项目。长期以来,对于我们引以为荣的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学术界面临众多有待攻关的重大课题: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是如何起源的?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为什么会经历这样的发展历程?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有何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些特点?促使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动力是什么?作为中华文明主要物质内涵的科学技术发明和创造与精神文化发展具体状况如何?几十年来,几代学者矢志不渝、接续向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当然,还应清醒认识到,已有成果还是初步的和阶段性的,还有许多重大问题有待破解,比如,因缺乏足够的文字记载,夏代史研究还存在大量空白。又如“三皇五帝”等史前人物,是神话传说还是确有其人?这都需要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

  “下有千岁根,蹙缩如蟠虬。”放眼未来,走向深入的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在既有成就基础之上,应着力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注重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的学术资源和理论支撑。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对待中华文明,后人当秉承“不在长江口撒网捕鱼,要到唐古拉山开矿淘金”的原则,如此经年累月后,我们的文明之树才更具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才能枝繁叶茂、永葆青春。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02日 02版)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