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南京红领巾广场:700万个“一分钱”汇聚少年力量

 

对许多生长在南京的“70后”来说,小时候为雨花台烈士陵园红领巾广场捐出一分钱的往事,至今还印在脑海里。 40年过去了,这座由少先队员们捐献、建筑大师杨廷宝设计的红领巾广场,已成为江苏省少先队工作的一座精神丰碑。“六一”节将至,一批又一批少先队员又来到这里,面向鲜红的队旗庄严宣誓,感悟英烈精神、坚定爱国信念。

雨花台实验小学的学生在红领巾广场。记者 曹骄阳 摄

雨花台实验小学的学生在红领巾广场。记者 曹骄阳 摄

一位建筑大师送给孩子们的礼物

近日,在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记者见到了厚厚两摞红领巾广场建设档案。展开泛黄的蓝图,设计师描绘的线条依然清晰,右下角的说明中,“设计”一栏写着“杨廷宝”。在南京,这个名字关联着许多知名建筑:紫金山天文台、中山陵音乐台、大华大戏院、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他一生主持、参加指导的设计工程有100余项,在建筑界素有“南杨北梁(梁思成)”之美誉。

南京市城建档案馆馆长周健民告诉记者,1952年开始,杨廷宝先生主持雨花台烈士陵园的中轴线建设,“得知要为孩子们设计一座广场后,杨廷宝先生非常高兴,因为他一直想为孩子们设计点什么,雨花台红领巾广场就是他给孩子们的礼物。”整个广场的建筑设计有着浓厚的中式对称风格,“中间的少先台造型庄重典雅又不失活泼,凸显了少先队队徽。两侧的长廊则是杨老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休息的地方。”

700万个“一分钱”汇聚少年力量

为什么要在雨花台烈士陵园设计建造红领巾广场?1980年2月,当时的雨花台实验小学(原工农小学)、雨花台小学和雨花英烈孙津川侄女孙以智联合发起“向雨花台烈士致敬”活动。

“1975年,我受邀担任工农小学的校外辅导员,我和老师经常带孩子们去雨花台烈士陵园开展课外活动。”孙以智老人今年已经86岁,忆起往事依然历历在目。“到了1980年,我们和雨花台烈士陵园那边商量,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在课外活动中接受革命教育,学习英烈精神。后来在江苏团省委、省少工委的支持下,我们倡议全省少先队员用自己的劳动,每人捐献一分钱,建一个红领巾广场;认真学习一位烈士的英雄事迹,写一篇学习烈士的体会文章;开一次向雨花台烈士致敬的主题队会。”

这个倡议得到了热烈响应。孙以智记得,很多孩子通过卖报纸、捡废品、糊纸盒、敲石子等劳动,捐出了光荣的一分钱。“有的孩子卖报纸,一张报纸卖4分钱,可以挣1分钱。一分钱不多,却是孩子们的心意。”

很多共青团员和教师也参加了捐款活动,最终一共筹集到7万元捐款。1982年“六一”儿童节,红领巾广场正式建成,成为孩子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好去处。

学习英烈精神,红色文化代代相传

如今,孙以智依然担任着雨花台实验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为孩子们宣讲英烈精神。该校除了“孙津川中队”外,还有卢志英中队、邓中夏中队、何宝珍中队、雷锋中队等11个以烈士命名的中队,一届又一届学生通过中队活动学习烈士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南京市现有以雨花英烈、英雄模范人物命名的“英雄中队”556个,传承着红色基因和信仰的力量。一个个“英雄中队”犹如一面面火红的旗帜,始终引领着少先队员向英雄学习,走英雄的道路。而每当孩子们来到红领巾广场参加活动时,看到建筑背面镌刻的广场建设故事,总是格外激动和自豪。

几十年来,一代代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始终不忘“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坚定不移跟党走。正如这座历经春秋魅力不减的红领巾广场一样,他们一直在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