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为助企纾困,江苏频频出手“扶持”,给企业发展按下“加速键”,让市场重新拥有“烟火气”。
不管是“苏政40条”,还是“江苏商务16条”;无论是“助企纾困22条”,还是“人社部门应对疫情12条”,这些助企纾困举措在内容上不重复、重拓展,对于企业既注重“普降甘霖”,又注重“对症下药”,而且扩大了覆盖范围,注重了问题导向,也强化了助企力度与维度。在此轮的助企纾困中,既有减租退税的“真金白银”,又有引入“金融活水”,多套政策结合,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信心与活力,有效应对疫情影响、推动经济持续恢复。江苏的“助企纾困”如同一剂“强心针”,但纾困的关键仍在于政策落实,“药到病除”仍需多方保障,精准施策。
组合接力“按疗程”。此轮出台的相关助企纾困政策措施主要是突出疫情阶段性影响和聚焦特殊困难行业。在“施策”上,相关部门需把握好政策的延续性,做好衔接、协同推进,发挥政策合力。在新一轮“疗程中”,“普降甘霖”的同时突出“精准滴灌”,面对的对象有所不同,我们需要的“手法”“节奏”“频率”也有所不同,政策突出“短平快”,我们就要以最快速度打通政策实行各环节,落实政策便捷化、不折腾、足剂量,将政策红利按时充分传达到市场主体。药效好不好,还得看疗效。相关部门要开展走访调研,及时跟踪政策成效,切实解决好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多方保障“通筋骨”。在江苏“助企纾困”相关政策中,涉及国有房屋租金减免、财税社保政策、失业稳岗、水电气欠费不停及电力容量提升等多方面,需要各主管部门多方配合,协力保障。政策一环不落实,则企业一环不通畅,无法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故而,各个相关部门需紧密配合、齐头并进,将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体现出来,保障企业全方位享受政策实惠,真正获得政策带来的“红利”。
靠前发力“治未病”。出现问题再解决,或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免会让我们落入“政策滞后”,我们要秉持“提前才是及时”的工作理念,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摸清市场发展的周期性规律,掌握疫情的阶段性影响规律,占据主动位置,提前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让政策帮扶与调控发挥出更大力量,稳定市场预期。当前国内各省市新冠肺炎疫情仍有较大偶然性,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无法精确预知,我们要做到“未雨绸缪”,根据自身市场特征与产业结构,在一轮接一轮的政策实施中汲取经验,并不断丰富优化,进一步提升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让企业提振信心,将“及时雨”化为“定心丸”,让市场更“稳”,人心更“稳”。
助企纾困,应变克难。企业稳则经济稳,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就是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我们要切实利用好助企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企业与个体工商户强韧性、渡难关,复元气、提信心,留住市场主体这座“青山”,共同迎接“回暖”未来。(陈典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