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愿岁月静好,人间皆安 ——来自一线医护人员的守“沪”日记

编者按

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作为救死扶伤的“排头兵”,白衣天使们要么在前方“冲锋陷阵”,与病毒展开较量;要么在后方任劳任怨地值守,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每位病患……在用理想、信念、坚持和努力诠释“医者仁心”的同时,他们与我们一样,也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悟。

 以下几篇来自上海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日记,字里行间透露着真实与温暖。读后,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他们对抗疫必胜的决心和信心,还有对“岁月静好,人间皆安”的期盼与祈愿。

浙江省援沪医疗队队员、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部放疗科护士傅清蓝:

“如果早点遇到你们就好了”

4月12日 星期二 多云 临港方舱

“照顾好每一名患者,把所有困难和压力都化作动力。”我们医疗队的大姐姐、放疗科护士长傅晓炜每天都会在“复盘”例会上反复叮嘱,今天也不例外。

在我分管的患者中,有一位52岁的刘先生,从西北来到上海治疗小细胞肺癌。两年内,他先后经历了手术、化疗和放疗。谁知放疗至第5次时,被诊断感染了新冠肺炎,于是转送到我们方舱来。

最近,刘先生明显有些焦躁不安。之前一次化疗后进食米饭,引起了强烈的恶心呕吐,这在他内心留下阴影。现在,他每天早晨靠领双份面食补充能量。为了让他吃得好些,维持免疫力,我把自己的面包和牛奶送给他,其他同伴也匀出一些面食送给他。

几天相处下来,刘先生终于对我产生了信任。但是,我在方舱要照顾很多人,不能“厚此薄彼”,于是便向傅晓炜护士长做了汇报。她替我揽下了这个任务。

“我这次复发,是不是因为手术后没有坚持完成6次化疗导致的?”“关于什么时候会复发,什么时候会转移,有没有症状可以提前预知?”面对刘先生的疑问,傅晓炜护士长先是用心倾听,然后再用抚慰的话语和自己掌握的专业护理知识帮助他了解自己的病情。

经过几天的开导,沉默寡言的刘先生变得外向起来,不仅主动与他人交谈,每天定时做有氧运动,还会主动帮我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现在,挂在刘先生嘴边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谢谢!如果早点遇到你们就好了!”

山东省援沪医疗队队员、菏泽市单县中心医院护士初倩倩:

“孩子,有你们如此美好”

4月14日 星期四 小雨 石龙路方舱

今天的上海,经历了一场雨水的洗礼,空气异常清新。我们方舱医院的核酸检测,在忙碌中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妈妈,我不要做,我害怕……”一个四五岁模样的小男孩儿,在妈妈的怀里挣扎着。奶奶在一旁着急地安抚:“孩子别怕,阿姨会轻轻的,看看嘴巴里有没有病毒。”“阿姨一看就知道你是个勇敢的孩子——来,宝贝加油,你是最棒的!”我们的医护人员也耐心地劝哄。

多么暖心的一幕!这让我不禁想起昨天很晚还在等着给我打电话的两个孩子。“妈妈,你怎么还不回来”“我今天读书了,还给弟弟讲故事了”“我是泽塔奥特曼,要和你一起去上海打败病毒”……电话里孩子那稚嫩的声音,足以缓解我一天的疲惫不堪。但此时此刻,我更想抱抱他们。亲爱的孩子,在小区检测核酸时,你们有没有害怕?是不是也想在妈妈的怀里躲藏一下?

特殊时期,每位妈妈都希望守候在孩子身边。可是,这支抗疫队伍里,有多少母亲掩饰起对孩子的深深牵挂,义无反顾地成为疫情中的逆行者?

孩子,有你们如此美好,妈妈会更加勇敢无畏。再耐心等一等,待到疫情散去,妈妈一定带你们来上海感受这座城市的生机与活力。

河南省援沪医疗队队员、河南省肿瘤医院护士杨阳:

“方舱里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

4月14日 星期四 小雨 张江方舱

如前几日一样,在4病区的微信交流群里,我飞速地敲击着键盘,像客服一样解答着来自256名患者的各类问题。

刚回复完14床患者的问题,他又发来一条信息:“能准备一些可乐吗?我可以自费,高烧刚退,嘴里发苦,吃东西没胃口……有一瓶可乐能让我多吃半碗饭!”我愣了一下,这个要求平时看起来并不过分,现在却不太好办。

中午打开房门取餐,意外发现房间门口多了一瓶可乐——我简直比平日里收到玫瑰花还要开心!下午上班时,我带上了剩余不多的面包和水果——当然,还有那瓶可乐。

快下班时,我把可乐拿给14床患者,他跟我推让了半天,非要留给我。我告诉他,你好好吃饭,养足精神,保持好心态,一定会很快好起来的。

回到驻地已经晚上九点多了,翻看河南省肿瘤医院援沪大家庭的微信群,发现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把各种好吃食品分享给病人。这样的心心相印,让方舱里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并一直传递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杨晓东:

“真有点‘开荒’的感觉”

4月17日 星期日 晴 嘉荷新苑方舱

时间回溯到3月22日,得知医院在招募隔离点工作人员后,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真有点“开荒”的感觉。

初来隔离点,一切都是全新的挑战,没有现成答案,只能抓紧时间去解决。在瑞金医院副院长邱力萍的带领下,我们很快摸索出一套独到的工作流程。

现在,我和组员们每天早上7点层层“扫楼”,有点像酒店服务员,询问患者“热水是否正常”“有什么不舒服”……就这样,23层楼逐层“扫”下来,逐一解决具体的医疗和生活问题。随后,再马不停蹄地为方舱内近600位患者发盒饭,下午整理次日出院名单,晚上7点每日例会……

同以前专职做医生不太一样,现在的我们还扮演着服务员、搬运工、客服等多种角色。在嘉荷隔离点,每一个人都是多面手,每一个团队都是“穿插连”。我们互帮互助、随时补位,不分你我,无论是穿脱防护服隔离衣、个人消杀,还是给被隔离人员送饭、送物资、采集核酸、测量体温,又或是隔离区消杀、打扫卫生、心理疏导等一系列工作,我们都互相分享经验,配合得越来越默契,工作效果也越来越好——也许,这得益于瑞金医院“广博慈爱,追求卓越”的院训和瑞金人的凝聚力和行动力吧!

(本报上海4月17日电 记者张蕾、颜维琦、靳昊、章正、陆健采访整理)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