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清晨,倒春寒令海风依然刺骨。来自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研究院黄海所、上海海洋大学、江苏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的12位专家教授,在连云港市连云区西连岛码头上船出海。行进6海里后,他们将到达紫菜养殖海域开展取样调研,为这里的海洋牧场进行一次全方位的“体检”。
“最近几家养殖户跟我反映,这个冬天的紫菜产量有所下降,病虫害还不少,都是经验老道的养殖大户,也遭遇了发展瓶颈。”同行的西连岛村党支部书记李庆国一路忧心。
到达既定海域后,专家团队按计划分别在10个监测点进行了采样操作。“养殖密度过高、种质资源退化,以及今年的高温少雨都会对紫菜养殖造成不利影响。”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周伟教授同时还是连云区科技镇长团团员,对这里的海域非常熟悉,“在每个点,我们都提取海水、底泥、紫菜样本,后续会带到实验室进行精确的分析定性。”
完成标本采样,专家团来到此行的重要目的地——间养试验区进行监测。“这片海域的水质肉眼可见的好转,病虫害也明显较少。”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研究员陈百尧介绍道。专家团始终跟进这里的紫菜、牡蛎间养形势,尝试为海上养殖寻找新的增长点。
据了解,针对近年来的气候变化、紫菜养殖品种规模等实际情况,该区林业和海洋局积极牵线搭桥,对接科研团队和渔村养殖户,带动先行先试,共同建设“海上试验田”。
“确实长得快、价格稳。”雷丰水产企业负责人陈如雷将牡蛎笼拉出海面供专家们查看。在科技智囊团的全程指导下,去年他承包的2万多亩海域以间养模式投放了5000多亩三倍体牡蛎,已实现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虽然缩减了紫菜养殖规模,但是菜的质量上来了,整体收益非常好。”
“目前来看,实施贝类、藻类间养,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海区富营养化和紫菜病虫害的风险,带动实现海水养殖提质增效、海洋生态持续改善。”连云区林业和海洋局副局长张春说道。
调优海水养殖品种结构,推广高效生态养殖新技术。此行结束后,西连岛村党支部书记李庆国对渔村提速转型更有信心,脚下之路愈发清晰……(易敏 龚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