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市青龙实验小学,每个学生走出校门时都没有背书包,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白色帆布包,这是学校为学生准备的“双减包”。“双减包”可放书本、零钱等,后侧还有一个夹层,包的两侧可以放置水杯、跳绳,可拎可背非常实用轻便。11月23日,青龙实验小学正式开启“书包不回家”行动。
“学校倡导学生在课后服务第一时间段内完成作业,回家后主要开展体育锻炼、实践作业、课外阅读等;周五再将书包带回家,引导家长关注学生成长,形成家共育校合力。”校长陈娜介绍。
改的是书包的形式,促的是学生自理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双减”实施3个月来,常州的学校、学生、家庭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孩子们的作业少了,实践活动多了;课堂上开小差的少了,学习效率提高了;家里的欢声笑语多了,烦恼、焦虑少了。
让“双减”走深走实,江苏常州将“双减”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推进,努力让教育效能深度助力每个人,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市级统筹,多部门联动,细化“双减”方案
由常州市教育局、常州市发改委、常州市公安局、常州市财政局和常州市人社局五部门联合出台的《全面提升中小学课后服务水平指导意见》,从坚持导向需求,扩大课后服务范围;优化服务管理,提升课后服务水平;细化组织领导,保障课后服务实施等多个方面进行指导。
配合“双减”落细,常州市同步出台《常州市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实施办法》,从减轻教师负担做起,为教师安心、静心、舒心从教营造良好的环境。对教师评价体系进行革新,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坚决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做好一线学生工作等作为教师评价重点,严禁简单用升学率、考试成绩等作为唯一性评价指标。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从市级层面将“双减”责任压紧压实,有助于形成“双减”工作的强大合力,推进政策落地,助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科研助力,各辖区强化,打造高效课堂
最近,一场“发挥教科研作用,切实做好‘双减’工作”的项目研究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展开。研究员们以“常州的老师,常州的课”为抓手,就课堂教学、作业设计等进行专门教研和开展专家指导,将把优秀经验总结推广,解决学校、教师在课堂、作业上的困难、疑惑,为科学落实“双减”当好参谋。
除了教科研部门,各辖区教育行政部门也不断加强对课堂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
溧阳市教育局全体局机关人员下学校,关注课堂,推门听课,给出“印象”等级;开展教学五认真“飞行检查”,把学校按区域和特点分为四大组,质量优秀的免检,质量不满意的必检,在其中间的抽检,没有抽到的学校对赋的检查结论不满意可申请检查。每次检查,工作人员在去学校的途中通知学校,时间为一天,内容为教学常规“五认真”,每一项均有严格的《细则》和《标准》,要求十分苛刻。
天宁区教育局课前做“加法”,课后做“减法”,做到尽教优教。全区中小学通过整体推进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实验项目《区域联动推进学科育人的“新教学”实验》,在真实的课堂中探索和构建“任务驱动”“真实情境”“单元整合”“活动体验”理念下的“任务学习”,通过校本研训、区域联动、资源共建、机制共享等方式,加快推进课程变革,为课堂教学研究赋能,为“双减”政策落地助力。
严控质量,各学校创新,优化作业设计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是“双减”的重要内容之一。记者了解到,常州各所学校严控作业量和质,优化设计,让作业更加有温度、更加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
严控作业量,争取做到“不把书包带回家”。武进区漕桥小学将作业公示在校园网,让家长、社会对作业量进行监督;武进区前黄中心小学制订了《前黄中心小学作业管理实施办法》和《前黄中心小学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对学生的书面家庭作业进行统筹,严控作业量和课后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提升作业质,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常州市觅渡教育集团调整修订了各学科作业建议与要求,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分层作业题组,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组织项目化学习,以问题解决为目标,跨学科、跨领域加强作业设计;倡导“多样表达”,做到长程作业与短时作业相结合,书面作业与活动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巩固作业与创新作业相结合。
发挥信息化优势,精准分析作业质量。横林初级中学通过教师的网上批阅,将光学扫描识别、云题库、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应用到学生日常纸质作业中,充分利用大数据,即时生成每个学生专属的错题集,免费为学生精准推送错题集、举一反三试题,充分利用课后延时解决学生作业问题。
“作业是家长直接接触和了解学校教育的重要‘名片’,作业设计的好坏甚至可以影响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兴趣。我们向全市各中小学发出倡议,从作业改革开始,以小切口进行大改革,做到‘有广度、勤实践、重实质’。”该负责人表示。
满足需求,多主体参与,提升服务水平
课后服务工作怎样才算做得好?核心就是家长满意、学生喜欢、教师认可。在“双减政策”出台后,全市学校通过问卷调查、师生访谈、家委会会议等多种方式了解各方对课后服务的真实想法与困惑,推动学校与课后服务利益相关者进行多维、深度的沟通。两个时间段的选择、服务内容的拓展深入、后勤保障的细致强化,家校通过沟通,实现同频共振。
日前,一场“冬天来了”的主题活动在丁塘河湿地公园展开。常州经开区小学一(3)班的孩子们在课后服务的时间内,走进公园观察植物变化,开展写生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场馆、挖掘周边资源,常州各中小学创新课后服务学习场;同时邀请非遗传承人、民间手艺人等走进学校,丰富服务主体,为学生提供更有趣有料的课程内容。
体育锻炼也成为各校的课后服务中的主角。金坛区白塔中学的操场上,每天下午课后服务时间都会上演充满活力的一幕: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打篮球、跳8字绳、练武术……这些体育运动深受学生喜爱。“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成为了一种常态,学生们在此增强了体质,促进了健康。”白塔中学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创新拓展“5+2”课后服务模式,常州以省、市“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为抓手,每周六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在线答疑,延长服务链条,以“5+2+1”的崭新模式对课后服务实施全覆盖。(尤佳 史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