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探访中国边陲“火眼实验室”:短兵相接“追捕”病毒

探访中国边陲“火眼实验室”:短兵相接“追捕”病毒


    黑龙江省医院“火眼”移动核酸检测实验室在黑河 李蒋铭 摄

  中新网黑河11月1日电 题:探访中国边陲“火眼实验室”:短兵相接“追捕”病毒

  中新网记者 王琳 史轶夫

  在中国对俄边陲黑龙江省黑河市,寒冷的冬季相较其他地区提早到来,突袭而至的还有由境外德尔塔变异毒株引起的新发疫情,黑龙江省医院“火眼”移动核酸检测实验室火速支援。11月1日,中新社记者实地探访“火眼号”,这里是与病毒短兵相接的“追捕现场”。

  “火眼”有火速,1小时集结次日开工

  截至10月31日24时,黑河市现有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79例,并已发生社区传播,存在扩散外溢风险。在没有硝烟的边城战疫中,核酸检测作为新冠肺炎主要确诊依据之一,是与病毒正面交锋的战场,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用的“火眼”实验室现身黑河。

  “火眼”同样有火速,从接到任务到全员集结不到1小时,涵盖检验、护理及后勤保障共计30余人的黑龙江省医院核酸检测医疗队奔赴黑河,在该市报告首例本土阳性感染者的27日当天抵达。28日凌晨2时30分,搬运安装仪器、擦拭清洁消毒;4时50分,空气消杀、调试设备;6时30分,搭好帐篷,最后准备……彻夜未眠后,“火眼号”于28日9时开始预实验,11时正式接收标本。

  “火速”不仅体现在投入战斗迅速,更在于可以快速满足大量核酸检测需求。车载“火眼”移动方舱实验室突破了场地的限制,具备迅速响应、迅速移动、迅速投产、智能管理、空间可拓展的特点。自此,曾在望奎、巴彦等地屡获战功的“火眼号”开始在黑河大展拳脚。


检验师蔡胜男正在配制检验试剂 李蒋铭 摄


检验师蔡胜男正在配制检验试剂 李蒋铭 摄

  “火眼”有金睛,短兵相接“追捕”病毒

  11月1日,中新社前方报道组初会“庞然大物”,外形好似将PCR实验室与大型货车以车挂形式相结合的“变形金刚”,从哈尔滨一路驶入黑河,从“体内”左右两侧延伸出两个“手臂”,是工作人员通往舱内的阶梯。

  黑龙江省医院副院长、支援黑河医疗队总指挥陈鹏作了形象比喻:“实验室名字‘火眼’,取自《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够精准识别各类病毒。”陈鹏说,自从投入黑河战疫,实验室每天都有阳性样本检出,这是距离病毒极近的地方,工作人员都处在高风险岗位。

  当日14时,在火眼车一区,检验师蔡胜男正在配制检验试剂;另一侧的三区,检验师邸智勇正在观察检测结果。陈鹏告诉中新社记者,核酸检测过程复杂繁琐,要历经样本核对、取样灭活、核酸提取、体系配制、上机扩增,最后得出分析结果。


检验师邸智勇正在观察检测结果 李蒋铭 摄


检验师邸智勇正在观察检测结果 李蒋铭 摄

  “火眼”有利器,单日检测量约3万人次

  虽是车载实验室,但功能“五脏俱全”,4个舱室分别承担试剂准备、样本取样和核酸提取、扩增和判断的实验检测任务。目前,该实验室每天检测量约3万人次,单日检测量最大可达5万人次,为黑河市的核酸检测工作提速增效。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性,每一批样本都要经过一趟严密的“检测旅程”——3到4小时的筛查。如果出现异常样本,耗时可能延长至6小时左右。检验师蔡胜男说:“我们每天工作到凌晨2点,有时甚至4点。黑河的冬夜呵气成冰,从工作区到脱间再到换衣间,路途中冻得浑身发抖。”

  自接到支援任务后,“火眼号”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组织、第一时间出发、第一时间到达、第一时间投入战斗、第一时间给出检测结果……每一个“第一”,都为中国边城黑河的战疫胜利“增筹加码”。(完)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