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十二地市 > 盐城 > 县区 > 正文
盐城滨海:逐梦深蓝,构筑海洋经济新支点

茫茫天海间,一座座巍峨的风力发电机迎风而立,不远处,一片片太阳能光伏板熠熠生辉……今年以来,盐城市滨海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持续做好“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促港”文章,蓝色新动能愈发强烈。

“LNG不仅可以作为燃料用于电厂发电,还能够提供大量冷能资源。”滨海城发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蒯晓山介绍,LNG冷能交换中心可以通过技术将LNG冷能进行有效捕获、储存与转化,最终将其充分利用。


滨海港LNG冷能交换中心 刘朔池摄


作为国内首个冷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滨海县LNG冷能交换中心拥有一套年处理200万吨LNG、制冷功率为38兆瓦的冷能供应装置,以及配套长约2.3公里、上下2层的冷能综合管廊,能够将冷能源源不断地传输到冻干果蔬、冷水养殖、冰雪大世界、海洋智算中心等项目,助力海洋经济从“物理叠加”的量变走向“化学反应”的质变。

不久前,江苏省内首个深远海养殖平台——滨海县陶湾海洋牧场,“陶湾一号”智能网箱平台迎来重要进展,首批5万斤岱衢族大黄鱼苗顺利投放。


“陶湾一号”海洋牧场 陈其龙摄


“项目创新采用‘陆海接力’养殖模式,在陆基冷水鱼养殖基地培育优质鱼苗,待生长至适宜规格后转移至海洋牧场进行生态养殖,融合陆基环境可控与海洋空间广阔的双重优势,实现从育苗到成鱼的全周期科学管理。”滨海县陶湾海洋牧场负责人介绍说。

向海向新,借助科技,让蓝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陶湾海洋牧场依托“陶湾一号”平台建立规范的休闲渔业运营体系,开发滨海渔旅创新业态,打造“海上第一缕阳光”旅游目的地,稳步向全国首个县级全域现代化海洋牧场目标迈进。

“滨海港零碳产业园绿电资源丰富、低碳优势突出,让我们坚定地选择落户于此。”提起企业落户历程,中科融能(盐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付超对零碳产业园频频点赞。


中科融能(盐城)科技有限公司 刘朔池摄


远景滨海风储一体化产业基地项目施工现场,吊车巨臂划破灼热天空,主机车间的钢铁骨架已然成形,钢筋铁骨在灼灼烈日下反射着金属光泽,热浪裹挟着钢铁碰撞的铿锵之声扑面而来。据悉,该项目作为远景在海上大兆瓦机型时代的战略布局,满产后可实现年产 200台套海上风机发电机组和2GWh磷酸铁锂储能产品,并深度参与滨海港零碳产业园“五化”行动,依托新型电网技术优势,共同打造绿色工业体系,助力滨海新旧动能转换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整个项目预计9月底完成海上大兆瓦风机生产线调试,11月份正式全面投产。”远景滨海风储一体化产业基地项目负责人陈江说,借助于滨海得天独厚的地理港口条件和开放自主的营商环境,远景滨海风储一体化产业基地有望吸引更多的产业链中下游企业,形成完整的海上风电产业集群。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多维向好,正从“跟跑”转向“领跑”。滨海积极打造的集绿能装备研发、制造、测试、认证、安装、运维于一体的海上风电母港,实现了新能源产业规模和开发规模的历史性跨越。截至目前,该县已集聚远景、上海电气、海力、立洋海上运维等产业链项目,使得海上风电产业链生态圈快速形成。

2024年,滨海港区货物吞吐量突破1900万吨,实现同比增长6.8%,其中煤炭、矿石、风电设备等重点货种贡献率均显著提升。


巴拿马籍汽车滚装船“优雅”轮停靠在盐城港滨海港区装载汽车,前往中东阿联酋迪拜 张熙乔 陈沭宇 摄


作为盐城港“一港四区”的重要增长极,滨海港区正依托滨海经济开发区的资源禀赋,积极与国家电投煤电一体化、中国海油LNG等重大能源项目在业务上深度协同,全力构建起“港口+产业+能源”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在滨海港区主港池北侧的滨海港通用码头三期工程现场,放眼望去,数十名身穿荧光色反光背心的工人们操作着各种工具进行细致施工,一旁,各类工程车辆来来往往,热浪蒸腾中,整个作业区显得繁忙且有序。

“整个项目总投资约8亿元,共布置10万吨级通用泊位1个,泊位总长310米,设计通过能力为415万吨/年,可满足散货每年270万吨、件杂货每年120万吨的吞吐量要求。”滨海港通用码头三期工程项目现场负责人王震介绍,作为滨海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战略支点的滨海港通用码头,是滨海发展海洋经济的“硬核”支撑。

依托河海交汇的区位优势,滨海着力打通向海发展的“任督二脉”。目前,滨海港区已建成10万吨级航道和8个码头泊位,综合货物通过能力4800万吨,与此同时,滨淮高速(盐城段)已全线通车,滨海港铁路支线也通过专项验收。此外,20万吨级航道工程等项目正全力推进,加快形成以20万吨级航道和30万吨级泊位为龙头、5-10万吨级泊位为主体、千吨级内河码头为支撑的总体格局,全面满足依托港口“大进大出”的重特大临港项目需求。

乘风起,共潮生。如今,以滨海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为龙头的“公铁河海”集疏运体系日益完善,进一步增强了滨海的交通辐射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该县将始终坚持向海图强,不断拓展海洋经济发展广度和深度,努力构建出内聚外合、纵横联动的现代化产业集群,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澎湃动能。

通讯员 刘伟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