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陈立华 钱小勇 记者 姜振军)2月8日,东台高新区召开2022年产业发展暨2021年度综合考核总结表彰大会,现代快报记者从会上获悉,去年,该区先进制造业发展迅猛,完成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127亿元,规上工业开票销售88亿元,规上企业亩均税收达14.8万元,为东台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勠力同心再创佳绩
奋进绿色现代化,勇当沿海排头兵。会上,东台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陈丽珺总结去年该区所取得的成绩,并代表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代表表示热烈祝贺,向所有为高新区发展辛勤付出、作出贡献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从春暖花开到夏日炎炎,从秋高气爽到数九寒冬,全区上下目标同向、思想同心、行动同力,聚力写下了力透纸背的感人之作。”陈丽珺深情回顾该区过去的一年:该区拓展了发展空间,高位规划层级跃升;打牢了经济基础,产业蓄能底盘稳固;培植了生态底色,科创转型优势凸显;提升了城市形象,面貌更新活力焕发;统筹了社会大局,民生事业亮点纷呈;筑牢了政治根基,党建领航纵深发展。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据了解,去年,该区总投资123亿元赛维异质结、鑫科森、伟龙、安速机器人等30个重大产业项目实现签约、开工、投产。
与此同时,绿色智慧成为该区发展“主旋律”,上海电气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培育华源等三星级以上企业7家,创成省智能车间、企业技术中心4家,富乐华半导体获批“盐城市潜在独角兽企业”称号,贺鸿电子、携之创获批“盐城市瞪羚企业”称号。富乐华半导体研究院全面建成运营,睿行创新中心、麦腾智慧工场载体孵化器入驻科创文创企业67家。
全力拼抢攻坚突破
“征程万里风帆劲,勇立潮头又一年。”陈丽珺介绍,今年,该区紧紧树牢“项目为王”理念,着力构建高端产业体系,加速科技创新动能重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跃升,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确保各项指标实现历史性跨越,并在以下三方面工作开拓突破:
以闪电之势打赢双招双引攻坚战。围绕全年新开工26个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任务,抓好专班招商主力军作用,打好春节“招商牌”跟踪效应,高频次在深圳、上海等地开展专业化小规模推介,确保每月3个项目签约。实施招商引才同向发力一并推进,确保突破2-3个“双创”大赛高端人才项目,年内申报“黄海明珠”5人、省“双创计划”2人,引进“科技副总”2名,建成200套人才公寓,创成国家级小微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
以鹰爪之力抓牢高端产业方向盘。紧扣制造业发展工作要点,开展“补短强特促提升”服务。推进“三项清理”腾笼换鸟,完成德东、宝控、恒舜等企业并购重组,利用2支引导基金加速实施PCB线路板、40万片DCB等18个智能化改造项目,确保年内实现亿元以上开票销售企业20家,星级企业13家,新增申铠、安速等8家规上企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化产学研合作20项以上,分类施策靶向服务,确保年内申报高企15家、瞪羚企业2家。实施数字化转型计划,推动玻钢院、莱纳多、贺鸿电子等9家企业上云、5G应用,富乐华半导体创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伟龙、富乐华石英等4家企业打造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智能车间。
以恒久之功铸就科技创新策源地。构建“科技型中小—省市培育高企—国家高企—瞪羚—独角兽”全链条阶梯成长培育体系;整合资源要素集聚,加速北斗智联合作共建打造东湖科创园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试点园区,推进知识产权量质双提升,培育战推高价值专利、战略性新兴产业战推项目10个以上,新增有效发明专利40件以上、注册商标数达120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申请1-2件。
匠心谋划统筹推进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为加快建设一流营商生态“会客厅”,东台高新区致力于产城融合发展,不断优化环境、完善功能、补足短板,倾力健全服务供给网络。今年,该区锚定以下目标再发力:
聚力建优功能型城市。政府性投资工程围绕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及配套需求实施高标准规划和严要求设计。加快实施路桥管网、河道迁改、绿化提升等12项工程,快速畅通与中心城区的连接渠道。新建29万平方米品质社区和8万平方米产业社区,新开工8万平方米高端商贸综合体,不断优化提升营商居住环境。构建“15分钟现代生活圈”和“5分钟便民服务圈”,新建20万平方米电子信息产业孵化加速器,实现生产要素生活资源的集聚和保障。
全力创塑双赢型格局。以城市为基础以产业为保障,积极推动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实施“景产人文”融合更新,紧密结合产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城市棚户改造、商业住宅配套、主题街区建设等,让城乡活力更加丰盈充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植沃土,打造优势产业促进城市就业增长、消费水平提高、社会治理高效,以此辐射带动辖区广大百姓生活水平跨越式提升。
着力打造服务型高地。充分理解企业发展的艰辛和不易,竭力当好企业家的坚强后盾。通过“考核督查、协调服务、要素保障”提高服务效率,学习借鉴上海、苏州等地创新做法,落实30个重大项目、30个重点工程、40个重要事项专人盯、全程盯、一网办,给企业减负给经济蓄能。最大限度发挥“制造业28条”“科创18条”“上市9条”政策集成效应,协同市场化运作提升政府引导基金效能,吸纳社会资本做大总量规模,不断撬动产业裂变式扩张。
- 县区
- 2022-02-10 14:46:35
- 县区
- 2022-02-09 15:22:45
- 县区
- 2022-02-09 15:17:30
- 县区
- 2022-02-08 16: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