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致富河、幸福河”的扬州实践 探索创新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11月6日至7日,2022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合作发展峰会在扬州举行。作为峰会的一项议程——实地考察,让参会的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嘉宾现场感知“世界运河之都”新发展、新变化。

11月6日至7日,2022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合作发展峰会在扬州举行。作为峰会的一项议程——实地考察,让参会的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嘉宾现场感知“世界运河之都”新发展、新变化。

运河三湾风景区、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双东历史文化街区,秀美的运河美景、震撼的光秀效果、特色的古城风貌、丰富的文艺演出,无一不让嘉宾们赞不绝口。

“东关街的繁胜场景,让我很有感触。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重塑了旅游格局,这条古街让我看到的,是静态的文旅资源在扬州实现了动态烟火的转化。”湖州市旅游协会副秘书长周珏说,过去,是大运河奠定了扬州令人向往的历史地位,今天扬州对大运河的保护和利用,一定会给运河带来更加美好、更富活力的未来。

“扬州是个好地方,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是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扬州考察调研时指出,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

近年来,扬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统筹推进“致富河、幸福河”建设,探索创新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方式,推动“古运河重生”迈出新步伐。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化生态,滋养百姓身心

大运河,从历史的深处流淌而来,是沟通南北的“黄金水道”,是串联古今的“文化长廊”,更是接续奋进的“精神长河”。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扬州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精心涵养文化生态,一大批文艺创作、文旅产品、文创活动高潮迭起,育民智、润民心、惠民生。

水质观测实验、参观湿地博物馆、绘画“我心中的运河”、走近白鹭……7月5日,“壮游大运河——行走运河思政课”系列研学活动走进北湖湿地公园,包括10名澳门籍大学生在内的研学团队,在丰富的实践中,动态化、场景化、探索化感知了北湖湿地的历史演变和生态文明。研学团队还探访了扬州运河三湾、江都水利枢纽等地,详细了解大运河与扬州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作为大运河的原点城市,扬州在全国首创并全面推进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建设,深耕大运河文化蕴含的思政要素,对接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等院所学术资源和中小学思政课需求,以运河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云端探索、研学实践等方式,立体化呈现一堂穿越历史、横跨中国的“运河思政课”。与此同时,发展“壮游大运河”智慧研学平台,助推运河文化在年轻人中传承不息、历久弥新。

运河是扬州地方文艺蓬勃兴盛的源泉。11月5日,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公示结束,由江都区文体旅局出品、取材于新四军奋勇抗战“东进序曲”的歌曲《面朝东方》位列榜单。木偶剧《东方白鹳》正在申报国家艺术基金。

近两年,扬州创作了民族舞剧《朱自清》、扬剧现代戏《阿莲渡江》、木偶剧《神奇的宝盒》《铁道小飞虎》等一批文艺精品,分别摘得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江苏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等,并展开巡演,将取材于生活的文艺作品与全民共享。反映扬州作为南水北调东线源头,确保“一江清水向北送”的使命与担当,广播连续剧《一江清水向北送》让人们在聆听中感受江河安澜、水韵华章的美丽扬州。

与专业院团一同绽放光芒的,还有爱好文艺的民间文艺团体、个人。

自8月起,扬州开展“民间文艺交大运”活动,面向全市征集、展演优秀民间文艺节目。活动以“时时上新”和“常态化”的方式,边征集边展演,边展演边征集,让运河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浸润百姓身心。

翻看小红书、抖音等网络平台,热度居高不下,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当之无愧的扬州地标景点“新网红”。

大运河博物馆的炙手可热不仅归因于炫目的数字技术,更在于它对于运河文化的深度阐释与沉浸式体验,通过展览呈现运河前世今生、水工智慧、文化艺术、市井生活等。建成开放一年多来,超百万人次进馆参观,推动大运河从“地理空间”走向“文化空间”。

同样以“运河”命名的运河大剧院也好戏连台,“说长江韵 唱丝路情”国家级非遗曲艺精品节目将于11月11日首演,扬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城市风光将在舞台展现。

运营一年多来,运河大剧院共举办各类演出和公益活动300余场,接待观众15万余人次,不仅满足了扬州市民高层次的文化艺术需求,更成为展示运河文化活力和魅力的重要窗口。

此外,基于运河文化打造的78环岛旅游大道、高邮明清运河故道等生态休闲空间,大运河非遗文化园等文化展示空间,带领着市民、游客走近运河,感知运河文化的魅力。

百亿城市更新母基金加持,推动古城更新,实现主客共享

古城是扬州城市的“母体”、文化的源流和市民精神的家园。

40年前,扬州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由此开启了一场可持续保护古城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扬州统筹运河文旅融合与古城保护更新,探索一条水城相融的新路子,让古城、古运河氤氲烟火气、彰显文艺范。

北护城河是扬州古城保护的“新战场”。目前,天宁寺修缮、文汇阁复建、冶春园改造等一系列工程正有序推进。而与之相连的小秦淮河,经过两年的综合整治,文史古籍中繁华的“小秦淮”得以重现,在留住人间烟火气的同时,也塑造了古城新形象。

小秦淮河和北护城河的改造更新只是扬州古城保护和有机更新的一个缩影。秉承“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的理念,坚持规划先行、做好整体保护,把全面保护古城上升为扬州“城市意志”。

7月19日,扬州召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推进大会,《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总体方案》及八项专题行动方案正式出台,立足18.25平方公里扬州古城,明确划分为明清历史城区、古城遗址核心区、古城联动协调区3个区域,按照不同定位,差异化打造。

8月3日,三支百亿母基金在扬州“扬帆远航”,其中一支投向城市更新领域。总规模100亿元的城市更新母基金,重点投向扬溧高速、启扬高速、京沪高速、长江及夹江围合范围内城市建成区的环境改善、功能调整优化、街区综合整治、老旧住区改造、水系修复、传统风貌建筑保护等。

古城保护与更新,归根结底是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充满幸福感、获得感、自豪感。近年来,我市统筹古城资源,在保护修缮的同时,积极探索活化利用模式,做到传承历史文脉与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并重,实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精致传统生活体验有机融合。

在此方面,扬州已经涌现出一批亮眼作品。

双东历史文化街区是扬州率先实施的古城改造与复兴项目。在搬迁部分原住民,修缮数十所历史文化遗存后,双东历史文化街区引入生活休闲、旅游体验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应有尽有。短短数年,东关街获评“中国十大历史名街”,成为声名远扬的文化旅游胜地。

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依托盐商文化和会馆遗址,定位美食休闲,百十家各类餐饮企业在此集聚,成为“世界美食之都”的展示窗口。

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全长700多米,是扬州唐代里坊制格局保存最完整的历史街区。近年来,围绕“小地块、微更新、渐进式、重文旅、可持续”的思路,以2500万元政府资金撬动6000万元民间资本,累计吸引了53家非遗工作室为主体的文旅商户在此聚集。

皮市街则是在政府服务和引导的基础上,由原住民和创业者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发形成的文化街区。本着既能改善老城区交通,又能彰显古城老街特色的原则,多方投资1.2亿元拓宽道路、配套公共设施,并对沿线古城老街风貌进行系统修缮和保护。

打造文化繁荣、文旅共兴的“好地方”,深化文旅融合,带动产业兴旺

文化繁荣是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文旅共兴是“好地方”的鲜明标识。

2021年10月,市第八次党代会把“聚焦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争做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示范”写入报告,并作出未来五年加快建设“创新引领、产业兴旺”“协同发展、城乡融合”“绿色发展、美丽宜居”“共同富裕、人民幸福”“文化繁荣、文旅共兴”“治理高效、活力彰显”六个“好地方”的决策部署。今年市两会期间,扬州将“打造文化繁荣、文旅共兴的‘好地方’”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以来,扬州以打造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旅游廊道为重点,荟萃运河古今景观,评选出扬州“运河十二景”,并制定《扬州“运河十二景”建设工作方案》,统筹推进“运河十二景”规划引领、景观提升、文化展示、文创开发、品牌推广五大工程。

6月24日,瘦西湖“二分明月忆扬州”大型沉浸式夜游开启。这是在创意引领下,聚焦唐诗主题,将文化内涵与时尚结合,运用全息风扇、3D投影、AR换脸等技术推出的全新文旅产品。8月,瘦西湖入选第二批国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成为央视等众多媒体镜头下的“宠儿”。

这是扬州在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活态传承、利用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的务实之举。

无独有偶,今夏,古运河畔的皮市街、仁丰里火出了圈,10天之内十多次登上央视各类节目。“嗨·皮”文化市集、唤·醒咖啡文化节、夏日书香夜市、非遗民俗文化节、绿杨市集……一系列文旅消费活动,以创意为媒,有机连接起古城街区与现代消费理念,不断释放城市文化魅力与经济发展潜力。

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线下文旅活动,提升了扬州在运河城市间的知名度。而在疫情影响下,扬州积极开拓线上渠道,深化科技赋能文旅,综合调配各种媒体、平台、企业等资源,开展云游云赏,实现扬州名气不减、人气不降。

4月,市文广旅局联手喜马拉雅App开启了一场云端慢直播。镜头下,剪影桥魅力四射、大运塔巍然耸立、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如巨型船只停泊在古运河畔,带领全国网友从空中俯瞰运河三湾夜景。

“网友们,我现在站在扬州地标建筑五亭桥上,今天扬州天气不错,由我带大家一起领略瘦西湖的美景。”在瘦西湖,景区工作人员伊妮每天都进行“云赏瘦西湖 五月寻芳菲”直播活动,在两个小时的直播互动中,近10万人次的网友在线欣赏瘦西湖的美景。

今年以来,扬州瘦西湖抖音号发布短视频107条,累计播放量483万次,点赞8.9万;开展直播161场。除了瘦西湖,何园、个园、茱萸湾等景区也纷纷“触网”,知识渊博的扬州导游加入“直播大军”,将扬州的美景、美食通过一方屏幕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辐射,讲好运河故事,传播扬州声音。

运河孕育众多非遗项目,滋养了精神生活,也富了“钱袋子”。

鲁垛乱针绣是扬州市级非遗项目,十余年来,宝应县国凤刺绣厂技术总监莫元花,用一枚小小的绣花针,带领全镇3000多名姐妹走上脱贫致富的锦绣之路。去年,她开启了抖音带货直播,口罩、睡衣、钱包等乱针绣产品一度成为热销爆品,扬州国凤乱针刺绣研究所销售额同比增长46.33%,宝应鲁垛镇24户乱针绣企业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5.6%。

聚焦运河遗产可持续发展,传播扬州声音,讲好扬州故事,满足世界向往

运河文化是流动的文化、开放包容创新的文化,在这种文化滋养下的扬州,带着融通世界的充足底气,站在世界舞台中央。

“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是扬州闪亮的城市名片。面对厚实的运河文化家底,扬州人不是等客上门,而是推陈出新,致力品牌打造。

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扬州在运河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中,秉承大运河联合申遗的“率先而为”精神,与全球运河城市开展广泛的交流合作。

6月27日,以“运河城市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22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扬举行,来自全球60余个国家的运河城市代表、驻华使节代表、专家学者代表等400余人出席,通过《世界运河城市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扬州倡议》,发布《运河城市实施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扬州可持续发展报告(2021)》,为世界运河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扬州样本”。

本届论坛是扬州成功举办的第15届,也是世界运河城市论坛首次升格为国家层面机制性论坛。设在扬州的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每年参与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邀请全球运河城市集中展示、交流、传播文化,共商共建共享运河保护与发展路径。

大运河的文化交流,孕育了闻名遐迩的扬州淮扬菜,吸引四方来客竞相来“好地方”品尝“好味道”。在放大“世界美食之都”效应过程中,扬州通过丰富的美食文化交流活动,打造城市品牌营销新热点。

近年来,扬州成功举办了中国早茶文化节、中国扬州淮扬菜美食节、中国(扬州)国际创意美食博览会等有影响力的各类活动,打通线上、线下,多渠道、多形式打造“三都”品牌,实现“1+1+1>3”的传播效果。

1000多年前,唐代高僧鉴真从扬州乘舟东渡普法。1000多年后,为弘扬坚韧不拔、矢志不渝的鉴真精神而设立的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赛,仅仅6年即获得世界田联“金标赛事”称号。“唐宋元明清、从古跑到今”的线路设置,令全球马拉松爱好者竞相争夺有限的参赛名额,“东亚文化之都”扬州借此声名远扬。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是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扬州目标清晰、定位精准:继续加强水系治理、环境提升,让生态运河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感;强化遗产保护和文脉赓续,发挥居民在运河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让文化运河建设提升群众认同感;强化品牌传播和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让旅游运河建设提升群众获得感。

把“物质粮仓”变成“精神粮仓”,“好地方”扬州正在向好上加好、越来越好不断进发。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