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盐城:红色之光照亮奋进道路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黄露)盐城,一个经历无数次血与火淬炼的革命老区,一座浸润红色基因的英雄之城。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浴火重生,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战斗生活。



从新四军纪念馆到白驹狮子口会师纪念碑,从华中党校旧址到华中局扩大会议会址,新四军的足迹遍布盐阜大地,新四军将士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铁军精神,更是根植盐阜热土、穿越时代风云的灿烂丰碑,成为这座城市最闪亮的精神坐标、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近年来,盐城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中,用好用活本地红色资源,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锚定“强富美高”宏伟蓝图,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面朝大海、向海发展,为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作出盐城贡献。



“由南到北一条龙,不让咸潮到阜东;从此无有冲家祸,每逢潮声思宋公。”走进全国规模最大、资料最全、专业性最强的新四军纪念馆,第五展厅里7尺8寸高的“宋公碑”令人肃然起敬。读碑文,思宋公,字里行间记录的是当年修筑“宋公堤”的红色历史,承载的是盐阜大地军民同心的深刻记忆。举办现场微党课、重温入党誓词,如今的新四军纪念馆,访客如织。一处处复原场景讲述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一件件珍贵文物彰显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

盐城境内现存248处有迹可循的重要革命遗址。为加大对革命遗址遗存的保护力度,盐城制定出台《盐城市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保护条例》,以地方立法形式保障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继承和弘扬革命优良传统;出台《关于传承弘扬铁军精神的实施方案》,从研究阐述传播、教育教学融入、阵地建设提升和文艺精品创作入手,打造红色文化标识。铁军精神持续“学”、内涵价值深入“研”、红色故事广泛“讲”,行走盐阜大地,铁军精神处处体现、人人可学。

步凤镇、学富镇、正红镇、东平村、沙杨村……盐城有128个以革命烈士名字命名的镇村。盐阜人民用最高的敬意、最特别的方式,将感恩和怀念写在路标上、镌刻于心中。“烈士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加快发展,建设好以烈士名字命名的红色村。”盐都区大冈镇佳富村党总支书记韩立芹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佳富村激活红色细胞,传承红色文化,用好佳富红色纪念馆这一红色资源鲜活教材,使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被感染、真触动。



红色土地蕴藏着精神富矿,红色故事是最生动的教材。如何让盐阜大地上不朽的红色精神既走“新”更走“心”?盐城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学习形式,分类打造实境课堂、主题课堂、流动课堂、文艺课堂等,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提、讲、演、传”用好烈士命名镇村红色资源》《学党史、跟党走,让朋友圈“红”起来》入选全省创新案例。

“村党支部主动联系我,给我寄了学习材料,让我觉得很有归属感。”在上海打工的盐城市盐都区尚庄镇南吉村党员乐有奎感动地说。盐都区为896名流动党员邮寄“红色快递”,成立“志愿服务队”线上结对交流。建湖组建讲师团、宣讲团、诵读团,深入城乡开展千场专题宣讲。阜宁在党员群众的微信朋友圈,开启红色故事“刷屏”模式……

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神的展开。近年来,无论在“6·23”风灾危急关头,还是经受“3·21”事故的重大考验;无论是应对“三大攻坚战”的艰巨任务,还是直面新冠肺炎疫情,盐城党员干部始终不惧风险冲锋在前,将党旗插在工作最困难的地方,将党徽亮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让铁军精神在新时代获得新的注解、新的生命,为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注入了强大活力。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强化“认准一个人、全局一盘棋、目标争第一”的导向,盐城一次性实现2386个村(社区)100%集中换届、村(社区)党组织100%换届成功、村(居)委会100%换届成功“三个百分百”,镇村换届有关做法在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认真落实“五聚焦五落实”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全市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对标提升、比学赶超。坚持纵向和横向一起抓,分类别具体指导、分领域整体推进,农村党建抓富民强村,城市党建抓融合发展,国企党建抓党建入章,机关党建抓“三个表率”,“两新”党建抓“两个覆盖”,促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扎实开展党建扶贫“七个一”工作,深化创业型党组织建设,推行农村支部“强村十八策”“强村十八招”,105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摘帽,培树100个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实施城市基层党建“五化”提升行动,在全省率先实现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全覆盖,入选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全面实施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建设、“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专业化建设,选优配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示范化建设,持续深化基层党组织统一活动日,每月20日组织全市2.5万个基层党组织、48万多名党员集中上党课、访民生、解难题、促和谐,“大制度”产生“大效应”。探索构建“抓管带”工作机制,组织召开“打基础、促规范”推进会,深化党员“积分制”管理,设立村级党组织关爱资金,全面推进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十有”微服务,做好党员分节点激励关爱工作,努力把从严要求落到底、把先锋形象立起来。

“书写老区振兴的全新篇章,必须突破‘自我设限’的传统思维、克服‘甘居中游’的平庸心态,锻造一支‘看得出、站得出、豁得出’的干部队伍,形成激情澎湃、勇立潮头干事创业氛围。”盐城市委书记曹路宝在市委七届十三次全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提气鼓劲。

盐城把大力锻造“看得出、站得出、豁得出”的干部队伍,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落脚点,作为推动盐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工程,引导激励全市党员干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聚焦谋事讲政治、干事有激情、做事高标准、处事能坚韧、遇事敢担当、成事守规矩六项标准,努力在精神状态、专业能力、实践本领、工作标准上实现新的飞跃。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盐城作为革命老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老区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盐城坚持把学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进“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在全省率先出台实施意见和市委常委基层联系点制度,建立市委常委“10+2”常态化挂钩联系工作体系,落实“四大任务”“五项要求”“九个先锋”内容,带动全市各层各级干部身体走进基层、思想走进群众、工作走进实际,在联系基层、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中与全市人民共同奋斗。

“以前这河就是一条污水沟,夏天咱们都不敢开窗通风,自从镇上建了微动力污水处理站,污水都经过处理才排进河,河水清了,整个村环境都变好了。”亭湖区便仓镇民权村村民朱义明和邻居聊起家门口环境的变化,满意得直点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盐城梳理出“我为群众办实事”第一批19个项目,目前部分项目已经办结,其余项目正在按序时推进。围绕“学党史、办实事、惠民生”主题,通过深入走访调研、了解群众诉求,排定的第二批项目,旨在解决关乎群众日常生活的具体问题,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小确幸”,积累起美好生活的“大幸福”。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