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天轩 李虹 记者 葛小林)“多亏了社区和林师傅,不然我这残疾证换证的事真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近日,常州市天宁区兰陵街道浦北新村社区独居老人倪阿姨,在“红星爱心车队”党员司机林勇的护送下顺利完成残疾证换证,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连连道谢。这温暖一幕,正是常州天宁区创新“奔跑的治理”模式、推动新业态群体融入基层治理的生动缩影。
从“投诉者”到“守护者”
“过去小区保安不让骑车进,为省时间常起冲突,我还打过12345投诉。”2017年从盐城来天宁打工的外卖骑手唐福国,如今已是雕庄街道菱溪社区“青鸟骑手联盟”队长,协助社区考察新入盟队员。这一转变始于2021年底社区推出的“青鸟骑手联盟”项目——通过提供小区自由通行、驿站充电、免费体检等便利,吸引骑手从“治理对象”变为“治理参与者”。
入盟骑手需经过45天“服务考察期”,凭积分正式加入。他们化身“移动网格员”,日常配送中主动处置飞线充电、楼道堆物、护栏损坏等问题,小隐患现场解决,难题拍照传群由社区协调,实现“当日响应、快速解决”。3年多来,联盟成员累计开展应急救护15次,处置公共安全隐患超1万个。今年8月,天宁区“宁安心”代购药服务启动,骑手们的“顺手公益”还在持续拓展。
“动静协同”的双向奔赴
“按这里谷时电价,一年能省1500元电费!”河南籍网约车司机夏海峰口中的“省钱宝地”,是红梅街道利用1.4万平方米闲置地打造的北环共享停车场。这里,36个充电桩0~8时电价低至0.28元/度,比周边便宜近0.5元/度,场内食堂15元就能吃到两荤两素的午餐。
这是天宁区“动态服务+静态阵地”治理模式的典型实践。红梅街道联合企业打造“红动力新能源汽车服务舱”,为网约车司机提供停车、就餐、理发等服务;兰陵街道浦北新村社区则以“锋能浦北・暖新港湾”为静态阵地,提供休息、充电、技能培训等保障,再联动“红星爱心车队”这一动态力量,形成治理闭环。例如像护送倪阿姨换证,每周护送肾萎缩患者徐阿姨前往医院透析外,爱心车队还开展中高考免费送考、节假日慰问等服务,社群关系更融洽,社区凝聚力大大增强。
“奔跑的治理”不断延伸
天宁区郑陆镇作为该区唯一镇域,正探索“奔跑的治理”2.0版——将城区经验向乡村延伸。“我们对接美团郑陆站,邀请‘小哥’加入治理。”郑陆镇党委副书记高可锋介绍,首批5名外卖小哥已加入“网格员”队伍,开通“智慧镇街”平台专属账号,负责环境卫生监督、安全隐患排查,让基层治理触角延伸至乡村角落。
“天宁的治理创新,是聚焦社会关系、治理机制重构的变革。”天宁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爱娟表示,该区正通过打破城乡界限、群体隔阂,将新就业群体、居民、企业等纳入治理体系,推动治理从“单一主体”向“多元协同”“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下一步,天宁区将继续深化该模式,吸引更多力量参与,让“双向奔赴”的治理温暖覆盖更广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