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花宇)入伏以来,南通气温连续走高。滚滚热浪让整个城市开启“桑拿模式”。在这近40℃的天里,扬州大学学生施唯没有选择“空调房+冰西瓜”,而是参与了2022年“万名学子看南通”返乡实践活动,一头扎进了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实践基地,与研究所工作人员奋战在农作物科研一线。“一个月的实践经历,在让我深刻理解自己专业的同时,更为我明确了奋斗目标。我打算毕业后考研,在园艺方面继续深造,为农业科学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施唯说。
施唯目前就读于扬州大学园艺专业,即将升入大三。今年夏天,她偶然从报纸上得知2022年“万名学子看南通”返乡实践活动的消息,便萌生了参与社会实践的想法。在岗位表中,她一眼看中了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其中的岗位。“这里是我们每个农学生心之所向的科研圣地,也和我所学的专业对口。”施唯说。
7月11日,怀揣着对社会职场的好奇和不断提升自我的愿望,施唯踏进了研究所的大门,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可农科所的实践生活却与她当初的设想有点不一样。
“来之前,我以为研究所的工作应该大部分都是在实验室里完成的,例如看文献和做实验。可后来才发现,这里的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施唯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她被分配到蔬菜研究室。此时正是冬瓜成熟的季节,她和研究所工作人员一起在如皋薛窑的实践基地,进行冬瓜的播种和考种工作。
“我主要负责记录冬瓜的外形,然后切开来品尝并记录冬瓜的口感。最后再将种子挖出来,洗掉外面的黏液后,晒干并收集起来。”施唯介绍说。那段时间,南通气温接近40℃,而大棚里的温度更高,只要站一会儿,便已是汗流浃背。
“那时我才意识到,科研不仅是坐在实验室里操作仪器,而更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脚踏实地干好每一件基础的事情。尤其是农学这类科研,更需要亲力亲为,才能得到最大化精准的数据。”施唯说,为了抢抓考种时间,她和研究所的前辈们每天奋战10多个小时。“最多的一天,我一共挖了100多个冬瓜,忙到最后,累到手都抬不起来。”施唯说,同样忙碌的农科所工作人员并没有人因此停下手中动作,大家都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只为获得品质更优良的种子而努力。
在农科所实践的这段经历,彻底改变了施唯对园艺这门学科的看法。农科所里不少工作人员是扬州大学的毕业生,前辈们的殷切关心和热情指导,也让她受益匪浅。“上班的第一天,主任程玉静给我布置了一个贯穿整个实践期的‘主线任务’:让我参考相关材料,独自完成一篇题为《南通地区葡萄高效栽培技术》的论文。”施唯回忆说,在此之前,只在学校里学过几门专业课的她从来没有接触过学术论文的写作。
在农科所内前辈们的帮助下,施唯利用空余时间,学习研读论文,并不断查阅资料。从最早3000字版本论文开始,不断打磨完善,最终在实践结束前一天,完成了一篇8000多字要素齐全的论文,给自己的实践生活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能发表出来的话,将会对我之后的学业有很大的帮助。”施唯说。
一个月来,施唯跟着农科所工作人员,奔波在实验室和田间地头。前辈们刻苦钻研的科研精神渐渐感染了她,让她更加明晰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道路。“农科所的前辈们都特别能吃苦,哪怕做是机械重复的工作,还可能会遇到失败,但他们并没有觉得枯燥,因为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有意义的。”施唯说,她将向农科所的前辈们看齐,刻苦学习并准备考研。希望未来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农科所的前辈们成为同事,一起向农业科学内未知的领域探索前进。
- 社会
- 2022-08-17 17:28:16
- 社会
- 2022-08-17 17:25:11
- 社会
- 2022-08-17 17:22:47
- 社会
- 2022-08-17 17: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