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十二地市 > 南通 > 社会 > 正文
夫妻俩双双战“疫”线,梦想早日并肩回家
15年前,安徽滁州的姑娘谢颜艳怀揣着对未来的向往以及对爱情的憧憬,跟随转业回乡的丈夫姜大伟来到通州区石港镇,于2007年先后成为通州区公安局石港派出所交通管理中队的辅警,之后一直默默无闻地在岗位上直到现在。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高莉雯 记者 严君臣)15年前,安徽滁州的姑娘谢颜艳怀揣着对未来的向往以及对爱情的憧憬,跟随转业回乡的丈夫姜大伟来到通州区石港镇,于2007年先后成为通州区公安局石港派出所交通管理中队的辅警,之后一直默默无闻地在岗位上直到现在。



不一样的肩章,一样的担当。工作伊始,夫妻俩便同其他民警一样,一齐参与交警队的值班备勤以及应急处突等工作。碰到夫妻俩都加班,孩子无人照顾,便将孩子放在单位宿舍中,有时候托食堂的师傅或保洁的阿姨帮忙照管下,直到如今孩子已经到了5年级,目前由于学校停课又再次将课堂搬到了交警队。用姜大伟夫妻俩的话说,孩子是交警队长大的孩子,也是吃“公安的饭”长大的,他们是特别感谢组织的照顾,也下定决心要用双倍的努力和付出报答组织。现今,疫情防控到了关键时刻,尽管通城按下了暂停键,学校停课、部分工厂停产停工,而姜大伟夫妻俩跟公安战线的其他同事一样,反而愈加繁忙。





白天,谢颜艳负责通知路面货车停放至石港镇统一设置的临时免费停车场,根据车管所下发的货车名单一个一个联系车主、引导其申请填报“货运码”并即时更新行程信息,同时还要兼顾核酸检测点违停车辆的劝离工作——尽管这些工作单调而重复,也许这些提醒只是整个疫情防控工作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谢颜艳对于接打的每一通电话都能够做到耐心细致,用心倾听。2022年4月6日下午三点多,谢颜艳接到一通求助电话,来电人当天突发急性胆囊炎,由于持黄码便被120从川姜镇转运至石港镇的黄码定点医院(专门救治健康码为“黄码”病患的医院),挂完水后想回家却因120车辆紧张无法回川姜镇,于是求助石港派出所交通管理中队。谢颜艳边抚慰来电人边汇报领导,最后联系通州区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协调了一辆救护车,将病患平安送回川姜家中。


而与此同时,姜大伟正跟同事们在石港镇的14个核酸检测点间来回奔波,现场劝离违停车辆,引导人们规范停车,确保道路的畅通无阻和群众的一路平安。而石港镇全域面积110公里,各个检测点间间距大,最远的北渡村村部检测点与江海村村部检测点间里程远达20多公里。一天奔波下来,姜大伟的警用摩托由于一直处于高速运转状态竟在半路抛锚“罢工”。


由于近期通州全区启动连续5天的全民核酸检测,姜大伟等石港派出所交通管理中队的民辅警除参与G345国道石港——西亭疫情防控卡点值守、三天一轮的值班备勤外,每天凌晨5点多就得起身参与到核酸检测点的交通秩序维护工作中去。4月7日上午,姜大伟等人在巡逻过程中接到群众反映,称四港核酸检测点附近有可疑车辆停靠在绿化带内,车上有不明人员。姜大伟等人迅速赶赴现场,对车内人员身份、行程、两码等进行核查,确认安全后将其劝离225省道。


尽管夫妻俩在同一个单位,然而由于工作性质和时间安排的不同,总是聚少离多,几天才能见一次面。而距离单位不到一里路的小家成为了目前遥不可及的“远方”。而谢颜艳说,夫妻俩能够并肩战疫再一道回家,这是她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儿。


夫妻俩所在的石港派出所交通管理中队也是个温馨的大家庭。“家长”徐倬在电话里告诉我们,自新一轮疫情防控以来,他睡过沙发、警车、椅子、行军床、甚至草地上.......总之,是逮哪儿睡哪儿不讲究,然而即便这样,粗略算下来近4天睡的时间也不到8个小时。而中队目前除去高速卡口执勤人员外仅有民警辅警9人参与值班备勤,平均年龄高达52岁,属于“老龄化”现象特别严重的单位。然而,像姜大伟这样的年轻力量是哪里需要去哪里,从不叫苦抱怨;像何斌这样年近60的“老兵”也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从未退缩半步——这都让他很欣慰,也让他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排班表上,他也总把自己的值守时间放在晚上,尽量不让老同志熬夜,他说,他要照顾好这家里的每个人,自己苦点累点,也是值得的。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