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村里的财务收支、补贴发放、项目进展都写得明明白白,我们坐在家门口就能看清楚,心里更踏实了!”近日,盐城市滨海县农业园区岭山村村民望着更新后的村务公开栏,向回访的纪工委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这一变化,正是园区纪工委聚焦基层“微权力”监督,持续深化村务公开专项监督的生动缩影。
作为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关键环节,村务公开是基层治理的“晴雨表”。园区纪工委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强村级民主监督的部署要求,将村务公开监督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抓手,以“小切口”撬动基层治理“大效能”。针对以往部分村存在的公开内容不全面、更新不及时、流程不规范等问题,纪工委组建专项督查组,采取“台账比对+实地查验+随机走访”模式,对辖区行政村开展“拉网式”检查,实现监督全覆盖无死角。
督查过程中,纪工委紧扣群众关切,聚焦惠民政策落实、村级财务收支、集体资产处置、项目建设招投标、低保及补贴发放等重点领域,逐项核查公开内容的真实性、时效性和完整性,坚决杜绝“选择性公开”“形式化公开”。针对发现的3个村公示栏玻璃破损、2个村惠民资金明细表述不清、1个村项目进展未及时更新等问题,督查组现场反馈整改意见,发放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主体,并建立“整改清单+回头看”机制,跟踪督促问题闭环解决。同时,指导各村优化公开栏布局,在人口集中的村口、文化广场等醒目位置设置标准化公开栏,划分“党务信息”“财务收支”“惠民政策”“重大决策”等专栏,让公开内容分类清晰、一目了然。
为推动监督常态化、长效化,园区纪工委构建“纪工委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参与+群众评议”三位一体监督体系,联合村务监督委员会建立“定期检查+随机抽查”机制,每季度开展专项督查,每半年组织村民代表评议,确保村务公开“建得好、用得实”。此外,畅通线上线下监督渠道,在公开栏设置意见反馈栏,公布监督举报电话,鼓励村民参与监督,让“阳光村务”真正走进群众心里。
“村务公开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既要‘当下改’,更要‘长久立’。”园区纪工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巩固监督成效,总结推广先进村经验做法,完善“建设—管理—监督”全流程工作机制,对整改不到位、屡改屡犯的严肃追责问责,坚决防止公开栏“流于形式、成为摆设”。通过精准监督让基层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为园区乡村振兴筑牢廉洁根基。
通讯员 徐逸峰 王瑾 梁建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