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盐城市滨海县农业园区聚焦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将建强用好村级纪检委员队伍作为重要抓手,通过清单化定责、动态化管理、实战化培训,有效破解了“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会监督”的难题,使其“监督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清单化定责,推动监督精准发力。以“确权、明责”为核心,制定《村级纪检委员履职清单》,将监督职责细化为“三资”管理、工程项目、惠农政策落实等8大类20项具体事项,并明确列席会议、查阅资料、收集民意等6项履职权限,确保监督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同步建立“三必须”刚性制度:村内重大事项必须全程参与监督,财务收支必须审核把关,群众反映问题必须及时回应处理,为纪检委员精准履职划出“硬杠杠”。
动态化管理,激励监督持续深化。建立健全“能进能出、奖优罚劣”的管理机制。对履职尽责、敢于较真的委员予以通报表扬;对履职不力、充当“老好人”的,及时进行约谈警示或岗位调整,对不能胜任人员进行调岗处理。同时,建立履职保护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监督者“撑腰鼓劲”,消除其后顾之忧,营造风清气正的监督环境。
实战化培训,促进监督专业高效。创新采用“案例教学+跟岗锻炼”的培训模式。每月组织园区纪工委业务骨干下沉指导,每季度分批安排村级纪检委员到园区纪工委,全程参与信访核查、交叉检查等实战工作,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建立“问题交办-处理-反馈”闭环工作机制和“老带新”结对帮带机制,通过现场教学、模拟演练等方式,快速提升纪检委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实现区、村两级监督力量的有效整合与联动。
通过以上举措,村级纪检委员的“前哨”和“探头”作用被有效激活,基层监督的“神经末梢”更为敏锐,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供了坚实保障。
通讯员 徐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