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是第41个教师节,为集中展示全区教师队伍立德树人、奋发有为的时代风采,盐城经开区在该区“1992”人才会客厅举办“躬耕经开教坛,携手共筑未来”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分享活动,全区教育战线80余名教育工作者和优秀教师代表欢聚一堂,共同聆听育人故事,感悟教育初心。
当天上午,盐城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顾明东深入区内部分学校及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实地调研教育工作,看望慰问一线教师,向全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福和崇高敬意。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金红琴:以美育人三十载
金红琴是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的一名美术教师,她扎根讲台30年,深耕课堂沃土,挖掘课程内涵,以科研为羽翼,以爱心为底色;在“以美育人”的道路上步履坚定,留下了一串串有深度、有温度的足迹。
“美术课能给学生留下什么?”在金红琴心中,它不只是传统的技能学习,更是学生触摸生活美学、体验美术文化、提升审美素养的场域。讲台上的向日葵,是带领学生走近梵高的桥梁;北京冬奥会的“雪花”造型,成了课堂的探究主题。
近十年来,她持之以恒地推进“戏韵水墨”美育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带领团队整合水墨画与淮剧文化,创新美育实践路径,探寻美育课程本质。《“戏韵丹青”校本美育课程实践的创新进路探微》等20余篇文章在《中国美术教育》《江苏教育》《教学月刊》《教育文汇》等刊物发表,还通过近20场讲座、沙龙等形式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盐城市松江路小学孙楠:培根铸魂育新苗
盐城市松江路小学大队辅导员孙楠,围绕“少年新四军军校”这一品牌项目,在红色思政育人路上不断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要育好红色苗,自身先要强根基。孙楠积极参加省、市级骨干辅导员培训,努力提升理论素养与专业技能;担任江苏省红领巾巡讲团成员,在宣讲中深化理解;作为江苏省“青马工程”培养对象,不断锤炼政治品格。参加省、市少先队辅导员基本功大赛荣获特等奖,以赛促学,磨砺真本领。如何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孙楠以“少年新四军军校”项目为核心,着力点燃创新之火,以“少年新四军军校”为轴心,构建多层次实践育人体系。
盐城市松江路小学少先队大队先后荣获“盐城市优秀少先队集体”“江苏省优秀少先队集体”、“红领巾奖章”4星章等崇高荣誉。少先队活动多次被“中国辅导员”“江苏少先队”等国家级、省级平台转载报道。
盐城市长江路实验学校宋锦洲:从心出发 达心深处
宋锦洲,现任盐城市长江路实验学校初三年级英语学科教师,并担任学校副校长。30年来他始终坚守教学一线,以其高尚的师德、精湛的业务、无私的奉献和卓有成效的育人成果,赢得了学生的衷心爱戴、同事的广泛赞誉和家长的充分信任,是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优秀代表。
在教育教学中,他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他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教学能力。他深耕教学,对教材体系理解深刻,能够精准把握教学重难点。他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多年来,宋锦洲培养的学生不仅在学业上成绩优异,更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综合素质突出。他本人也先后荣获“县(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市优秀班主任”“市学科带头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盐城京师实验学校刘淑清:向下扎根,向上繁茂
“向下扎根,向上繁茂”,是刘淑清二十五年教学生涯最真实的缩影。她坚信,教育如同树木生长,唯有根深,方能叶茂;唯有悉心滋养其根本,才能期待未来的繁花似锦。
刘淑清一直秉持“教育是为了人的幸福”的理念,践行“扎根的教育”。面对当前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挑战,尤其是单亲家庭孩子可能的情感缺失,就要为他们提供一片富含养分的土壤,让情感的根须得以深扎。作为英语教师,刘淑清一直倡导“三个还给”教学法——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维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既助力学生实现幸福成长,又着力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作为老师,她不断汲取新的教育理念与知识,让自己的教育之树常青。
躬耕教坛,潜心育人,刘淑清一直努力用全部的爱心、智慧与坚守成就“根深叶茂”的人民教师风采,成为让学生未来人生能够持续“向上繁茂”的卓越筑梦人!
盐城市步凤中学王东生:立己达人,点亮乡村教育之光
他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又如明灯照亮,引领着学生们前行的道路。他就是步凤中学的王东生老师,学生眼中的“知心人”,家长心中的“守护神”,青年教师眼中的“领路人”,更是乡村教育一线坚定的“燃灯者”。
1998年8月,王东生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踏上了乡村教育的征程。他先后在实验室、教务处、教研处、工会等多个部门工作,还兼任年级主任、班主任、备课组长等重要职务。无论身处哪个岗位,他始终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潜力和价值,都值得被尊重和关爱,也始终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能让乡村的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任教期间,王东生多次被评为“区优秀教育工作者”,2014年被表彰为“盐城市优秀班主任”,2022年5月,他所带的年级组被开发区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2023年,他又被盐城市政府表彰为“市模范教师”。
盐城市步凤小学蔡爱平:静待花开满庭芳
27年前,蔡爱平怀揣教育梦想回到家乡步凤,扎根在这片丰饶而淳朴的土地上。27年来,无论岗位如何变化,他从未离开过挚爱的数学课堂。
在课堂上,蔡爱平把抽象的公式变为他们手中的游戏,把复杂的难题拆解成一次次有趣的探索。无数个夜晚,他在办公室反复打磨教学设计,调整方法,为的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闪光。这些年来,蔡爱平始终没有停止学习和反思。他积极参与省级名师工作室,主持完成市级课题,多篇论文在省级期刊发表或获奖。在校内,推动“行思课堂”改革,尝试“教学评一体化”,让孩子们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他还牵头制定“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开展“青蓝工程”,把所有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年轻老师们。
回首二十七年,他用数字为孩子搭桥,用管理为老师护航,用思考为自己赋能,用爱为教育点灯,做步凤教育永远的守望者。
盐城外国语学校邹国庆:以爱为灯,育梦成光
盐城外国语学校九年级教师邹国庆,从事教育工作已有25个年头,一直担任九年级化学的教学工作。他对教育事业忠诚热爱、用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独具匠心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们开启了化学世界的奇妙大门,成为了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火花。”邹国庆关爱学生、以德润心,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愿望,陪孩子们一起成长。在化学教学中,他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富有针对性且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案。为了让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常常运用生活实例、实验演示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凭借着对教学质量的不懈追求,他所教班级的化学成绩在年级中一直名列前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邹国庆在盐外工作以来先后获得“区优秀班主任”称号,学校“优秀教师”“教学标兵”等荣誉称号。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幼儿园裴仁志:把热爱攥在手心里
“愿不愿意留在幼儿园?”七年前刚毕业时,裴仁志曾反复被问、也反复自问。从最初连为孩子梳头发都手忙脚乱,到听见孩子哭声依然心跳加速,他一度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这里。但幼儿园从不言语,它只是日复一日,把关于热爱的答案悄悄塞进手心。
在一次全市优质课竞赛中,裴仁志抽到“孩子摔碎眼镜无法参与活动”的情境题。时间紧、任务重,是团队集体研讨、一句句推敲,设计出既教育孩子也关怀个体的活动方案。那一刻裴仁志明白了,教育智慧来自于对困境的共情与巧思。备战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时,六大项十一小项的全能考核让他压力如山。园长和主任们主动协调资源、安排专项训练,甚至亲自扮演评委。从区级突围到市级一等奖,这份荣誉不只属于个人,更是团队托举的力量。
裴仁志说,如果再有人问我“愿不愿意”,我的答案是:不仅愿意,而且幸运。在这里,我不仅找到了职业的价值,更找到了被需要的幸福。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阳光幼儿园杨玲林:以爱为舟,载梦远航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她,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老师一个微笑的赞赏、一个关注的目光、一个信任的点头,在孩子们眼里都是‘爱’。”杨玲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面对自闭症孩子小鑫,她没有退缩,用更多的耐心和细心去温暖他,还主动与他的父母保持密切沟通,每晚分享他的点滴进步,共同为他营造理解与包容的环境。在篮球比赛中,她挺着大肚子和班上的孩子们一起练习,用自己的坚持,教会了孩子们什么是永不放弃。
“愿我们始终保有蹲下去的温柔、站起来的力量和播撒爱的执着。”杨玲林说,我们在孩子心中种下的每一颗种子,都会在未来某个时刻,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那或许是一个勇敢的眼神,一次真诚的握手,一句温暖的“老师,我想你”,让我们继续以爱为舟,以耐心为桨,做孩子童年里最坚定的守护星。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中心幼儿园刘娜娜:追光而行,摆渡不倦
刘娜娜在幼教岗位上已经度过了十个春秋,她怀揣着对孩子的无限热爱,在这片充满童真的天地里扎下了根。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她始终偏爱“生成课程”,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小船“力的作用下自动驱驶”的奥秘,带着孩子们围着向日葵,用眼睛观察、用鼻子轻嗅、用小手触碰。她常常带着这些课程走出幼儿园,去其他园所分享交流,还多次代表园所向宿迁、安徽、北京等地幼教同仁展示课程。在市、区级课程研讨活动中,她结合实践案例分享课程思路,与同行共探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在守护孩子成长的同时,她还肩负着另一份神圣使命——五条岭烈士陵园宣讲员,将红色火种播撒四方。
在深耕教学的同时,刘娜娜始终坚信“以研促教”的力量。截至目前,已有11篇论文在知网、万方、维普等权威学术平台收录的期刊上发表,另有10余篇论文在省、市、区级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斩获奖项。
通讯员 李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