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漫评:寻美而“行”,“赏秋经济”“火”出新活力

云南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里,白桦木、高山草甸与墨绿的云杉、碧蓝的湖水相映;宁夏石嘴山蜿蜒的红叶公路上,层林尽染的秋色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驻足赏叶、登高揽胜;在江苏南京,五彩斑斓的树叶与古迹相映成趣,成为游客竞相打卡的诗意画卷……金秋时节、风景如画,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共享秋韵。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当蒸腾的暑气沉入大地,醉人秋色便循着山川草木的脉络,在广袤无垠的祖国大地上渐次铺展。各地立足地域禀赋,巧妙融合自然景观、文化底蕴与秋日特质,打造出有记忆点的秋游IP,让“赏秋”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比如,北京打造“多彩公园”“金秋画廊”“斑斓森林”三大场景,并精选100个赏秋点位串联成廊道,满足不同游客的出行需求;辽宁本溪依托20多万亩不同品种的枫树,开发特色赏枫路线,将山地地貌绘成了“天然油画”;宁夏石嘴山以“红叶公路”为纽带,将蜿蜒山路变成流动的赏秋打卡地……丰富多彩的“新玩法”让每个目的地都有了专属“秋日名片”,既带旺了文旅人气,也炒热了消费市场,更点燃了经济活力,焕发出“秋日胜春朝”的崭新气象。

时序漫过盛夏,秋阳铺洒间,天地日渐广袤,那些曾在春天播种的希望,已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在“赏秋经济”的新语境下,各地纷纷“吸睛揽客”,以“体验经济”勾勒出秋日最动人的风景线。比如,在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的田埂上、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的土豆地里,田野里弯腰的游客、沾满泥土的双手,和装满土豆的后备箱,“捡秋”热潮悄然兴起;安徽黟县的古村落间,游客不仅能打卡晒满辣椒、玉米、南瓜的彩色晒秋台,还能跟着当地手艺人学做徽州竹编,把秋日的斑斓纹样编织进手作里 ;山东东营市垦利区,游客可乘坐小火车穿梭彩色稻田,还可沉浸式参与玉米脱粒大赛、稻田寻宝等活动。褪去精致的滤镜,保持本色的“体验经济”把春华秋实真正还给了四季轮转,让秋天化作人们与乡土文化间的情感媒介、文化媒介,既让消费者收获满满,也将秋季旅游这把火燃得更旺。

山水之间品美景,文化之中见魅力。随着一系列兴文旅、促消费的政策落地见效,“秋日经济”的潜力远不止于季节红利。近日,恩施州文旅局发布“17遇金秋 乐在恩施”优惠大礼包,联动300多家文旅企业、千余种文旅产品,为游客送上实实在在的“秋日惊喜”;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 2025金秋文旅消费季,联合195家“粤式新潮流”文旅场景及数百家酒店、景区、演艺机构,发放总价值2000万元的消费券礼包,以“真金白银”的诚意为游客送福利;合肥则突破传统文旅场景局限,打造“全龄参与、全域联动、全时段体验”的秋季文旅消费场景,呈现层次丰富、惠享全城的文旅盛宴……依托政策的强劲东风,“秋日经济”正乘势而上,展现出无限的发展可能与蓬勃生机。

一步一景皆如画,秋意正浓待君来。不如趁这秋风正好,收拾行囊,去领略醉人的秋色,去感受经济“火”力。(邱彤)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