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古城夜景。资料图片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2500多年的建城史。
近年来,扬州古城保护和城市更新捷报频传:广陵路、皮市街、小秦淮等传统街区在保护传承中重换新颜,古城更新项目获省城乡建设发展专项资金1.45亿元,“老城保护与复兴的扬州实践”成果亮相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文化遗产展区,“扬州探索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融合发展新路径”案例获住建部推广,古城保护的“扬州模式”不断迈出江苏、走向全国。
小秦淮河沿线:涌现不少“网红打卡点”
省级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小秦淮保护更新二期项目是由城控集团负责实施。作为古城保护利用主力军的城控集团,始终致力扬州古城保护利用和城市更新工作,精雕细琢,织就古城扬州古今辉映“双面绣”。
2023年,按照省、市各级政府的战略部署,城控集团启动了第一批省级城市更新示范项目之一的小秦淮保护更新二期。小秦淮街区总投资约3.16亿元,于2025年元旦正式开街。记者采访了解到,在这一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城控集团不仅注重保护,更注重利用,采取“国企主导、社会参与、主客共享的模式”,以非遗工坊、小剧场、青年集聚区、特色民宿、主题餐厅等体验式消费场景为主,目前整体招商率已达82%。首批开业的项目如“长乐听涛”早茶、十间院民宿、内向酒店及糖水咖啡等反响良好,已成为“网红打卡点”。
环境的改善,新业态的植入,也让古老的小秦淮河重新焕发了新生,一些社会资本开始积极参与,古琴店、扬州绒花手工店、喜晴山居民宿等一批由社会资本投资的业态纷纷开业,展现了一种共生共荣的文旅共融景象,彰显了“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新理念。
广陵古城:四大片区20个板块更新
在广陵古城,一大批项目也在推进实施,聚焦广陵路、皮市街、仁丰里、南河下四大片区,先后实施了20个板块更新,总投资19.9亿元。
自2023年以来,已完成原广陵小学更新、原苏北电影院更新、苏唱街1号更新等33个节点子项目,并带动社会资本,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7亿元;群艺馆更新改造、绿杨旅社修缮、刘庄(馀园)保护更新等一批项目,正紧锣密鼓施工之中。
同时紧扣民生工程,已完成近3万平方米公房民居解危修缮、30余条历史街巷风貌整治,建成口袋公园及微绿地50余处;创新民居修缮“多方联审”工作机制,引导居民自主修缮,一年来,已审批94户民居修缮。
“以三个省级试点更新项目和两个专精特新项目带动片区化的改造提升,以文旅融合串联起四大历史文化街区的产业集聚,以民生项目织补起古城的整体风貌保护,极大改善了古城人居环境与空间品质,古城文化吸引力与经济活力显著提升。”专家说。
精雕细琢:打造“活力精致人文”新样板
在古城保护利用和城市更新中,扬州通过精雕细琢,成功打造了“活力精致人文”新样板。
围绕“文博新场馆、文化新空间、文旅新业态、文创新产品、文艺新活动”,充分挖潜古城现有68处文博场馆的资源价值,打造“百馆之城”,已建成河下义方传承馆、月见扬州展示馆、魏源与扬州展示馆、电影记忆展示馆等,目前正在加快推进中华诗词博物馆扬州馆、小秦淮民俗文化博物馆、扬州方志馆暨广陵古城城脉记忆展示厅、刘庄传统建筑营造技法传承工坊建设。
为破解资金难题,积极上争项目资金、政策等保障要素。南河下、仁丰里项目获中央预算内投资2.76亿元,广陵路改善更新项目和皮市街片区保护更新项目分获省城乡建设发展专项资金5520万元和4000万元。公房已实现带现状挂牌17处,出让金额近1.9亿元,累计活化利用各类资产达4万余平方米。仁丰里《扬州创新街区原住民“收储租”更新模式》成功入选国家住建部“探索城市更新多方参与机制”典型范例,向全国推广。
记者 张孔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