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江苏+1!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6届执行理事会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申报成功。

赤山湖灌溉工程位于江苏省句容市西南部,地处南京秦淮河上游,是一座以赤山湖及其入湖河道为主要灌溉水源,覆盖赤山湖周边及下游区域的大型水利工程。该工程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东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距今已有超过1700年的运行历史,是秦淮河上游重要的灌溉与防洪调蓄工程,目前灌溉7.7万亩农田。

赤山湖灌溉工程全貌

赤山湖灌溉工程是我国丘陵与圩区并存地区最具代表性且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蓄水灌溉工程之一。在平原圩区筑塘成湖,滞蓄洪水,通过百堽堰和赤山湖双重蓄水,斗门水闸双向水流控制。值得一提的是,赤山湖作为破冈渎运道的一部分,开创了人工梯阶运河技术。破冈渎采用斜坡通航和分级筑埭的方式,有效拦截和蓄积地表水,形成了若干梯级航道,是沟通秦淮河与太湖的最早的人工梯级运河。宋代以前,这里设立了磐石水则监测水位变化,成为江苏最早的水文观测设施。以水则为基础的“赤山湖湖条”还建立了湖长、堰长相结合的管理体系。

赤山湖灌溉工程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承载地方文化、信仰与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

句容民间历来崇拜大禹、张渤等治水英雄,建庙祭祀以感念其功绩。此外,龙王、菩萨等神话形象也融入地方文化体系,反映出民众对水平安顺、安居乐业的共同祈愿,深刻影响了当地的文化心理与社会风俗。

芦亭花船、三阳地“二龙戏珠”、五渚坊香会等民俗节庆,均依托于赤山湖圩区文化,融歌舞、祭祀与民间艺术于一体,表达了对自然和谐、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景,也强化了社区的凝聚力与文化认同。

秦淮河水系分布图

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游历赤山湖,留下大量诗赋题咏。如高谔“曲城南下有丹山,掩映平湖杳莫攀”之句,写尽湖山秀美;杨万里“周遭圩岸缭金城,一眼圩田翠不分”描绘了圩田工程的雄伟与农业的繁盛。民间亦流传《筑堤谣》《车水谣》等劳动歌谣,真实记录下历代民众兴修水利、勤力农事的生动场景。

张渤斩蛟治水、秦始皇鞭山开河等神话故事在赤山湖地区广泛流传。“狗头蛟”“猪婆龙”等形象增添了神秘色彩,而“心善桥”“北河二圣桥”等传说则寓教于景,传递着扬善抑恶、人水和谐的价值观念。这些口头叙事不仅丰富了地方文化内涵,也成为代代相传的集体记忆。

赤山湖灌溉工程跨越千年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水利史上连续运用时间最长、体系保存较为完整的灌溉工程之一。它融合了古代水利科技、管理智慧与区域文化,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当下推进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赤山湖灌区的历史经验与持续实践,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传承价值。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琼 洪叶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