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漫评:致敬新时代铸魂育人的“大先生”

1.jpg


九月的风拂过大地,9月10日,我们迎来了第41个教师节。在这个致敬奉献的日子里,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立于没有鲜花的“舞台”,却承载着整个社会最深沉的情感与最高的礼赞。他们是文明传承中不灭的明灯,是推动社会进步最坚实而持久的力量;他们以匠心如初的坚守,塑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家园。

感悟师恩,体会深情;致敬奉献,读懂担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奉献从不止于课堂。在晨光熹微的清晨,他们早已站在教室门口迎接学生;在夜深人静的夜晚,办公室里依然亮着批改作业的灯光。他们关注学生的学业,更呵护着孩子的心灵。正如赴新疆巴州支教的孙凯老师,将废弃杂物室改建成“红石榴剧社”,用一方小小的舞台,更以一个个大石榴教会孩子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的民族团结道理。这份超越讲台的付出,正是师者最动人的担当:他们以智慧启迪未来、以温情浸润心灵、以信念塑造人格。教育,因他们的创造而更具温度;心灵,因他们的点亮而更加丰盈。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不同领域,播撒火种。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教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了宝贵的教育思想,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师者精神。他们或许不立于传统课堂,却始终以教育为志业,在更广阔的天地之间传递智慧、守护文明。这样的精神,在今天的无数角落依然熠熠生辉——都市夜校中,有孔明这样的引路人,用音乐搭建桥梁,耐心指导每一位学员弹奏尤克里里,点亮了无数成人学子对艺术的向往与热爱;科研实验室里,有汪义旺这样的探路人,以技术与情怀在光伏新能源领域点亮无数学子的创新之路;而乡土窑火旁,也有徐矿磊这样的守艺人,以传统古礼开门纳徒,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使传统技艺在青年手中重焕新生。他们虽身处不同领域,却同样怀揣教育的赤诚,以微光之力静默发光,在各自领域点亮一片天空,让奉献精神在新时代持续传递。

师者逐光,勇立潮头;以技为舟,拓疆无界。教育数字化转型正深刻重塑教学形态,也赋予教师全新的责任与使命。教师们勇于探索新知、敢于突破陈规,善用新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大力推动知识创新、方法创新。譬如,无数教师化身“知识主播”,让知识突破时空限制,透过一方屏幕,化为随时随地可学的宝贵资源;更有许多银发教师主动拥抱新技术,以短视频等网络平台为“教室”、以三寸屏幕为“黑板”,向广大网友无私传授自己毕生所学,继续在云端延续他们的教育使命。他们以扎实的功底、精湛的教艺、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把课程讲“活”、讲“透”、讲“潮”,不仅打破了地域的阻隔,更弥合了时代的距离,让教育之光得以照进每一个渴望知识的角落,使教育的温度在技术时代愈发温暖而明亮。

教育不只是教书,更是育人;教师不仅是职业,更是一种使命。他们以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以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他们让知识跨越山海,让希望扎根。我们应当进一步弘扬尊师重道的社会风尚,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共同守护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教育薪火。(金凤)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