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李红军
全国秋季开学之际,不少学校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博物馆、纪念馆,成为新学期思政教育的一抹亮色。
一所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尤其是红色博物馆,是缅怀先烈的重要场所,每一件红色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承载着先烈们的热血与牺牲,蕴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
不忘来时初心,铭记烽火岁月。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段段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一件件见证抗战精神的物件,掷地有声地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同学们仿佛能看到先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身影。这种直观的感受,比书本上的文字更加震撼人心,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和平与繁荣来之不易。通过参观红色博物馆,学生们可以在缅怀先烈的过程中,汲取奋发前进的力量。
赓续抗战精神,传承英雄主义,塑造精神家园。红色博物馆是赓续抗战精神、牢固树立家国情怀的重要课堂。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体现了中华儿女在国家危亡时刻的团结一心、英勇无畏和坚韧不拔。在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感受到那场胜利给全国军民带来的巨大鼓舞。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学生们能领略到中国军人在战场上的英勇顽强。这种精神的传承,能够让学生们从小树立家国情怀,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明白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红色教育要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上好“思政课”。学校和博物馆可以共同设计多样化的教育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爱国精神的具体表现,从而激发他们将爱国之心转化为报国行动的意愿。科技赋能,把红色基因融入其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学生的参观体验。如今,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引入了VR、AR等技术,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能够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抗战精神的力量,从而更加坚定树立远大志向。
用好红色博物馆,上好新时代“思政课”。博物馆承载着历史,传承着文明。红色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思政教育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缅怀先烈的场所,更是传承抗战精神、树立家国情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课堂。我们要充分用好博物馆这一宝贵资源,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让思政课更加生动具体、更加深入人心,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李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