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王玉星
在江苏淮安的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内,82棵青松肃立挺拔,仿佛当年新四军82名顶天立地的铁血战士。人们不会忘记,1943年3月18日的那场战斗,从拂晓持续至黄昏,一个连的官兵以血肉之躯殊死阻击日伪军1600余人,毙敌170余人、伤敌200余人,最终全部壮烈牺牲。此刻回望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那血火铸就的不屈脊梁、那激荡不息的爱国情怀,正成为激励亿万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以树皮棉花果腹的杨靖宇面对敌人的劝降,凛然回答:“不必多说,开枪吧”;面对酷刑和屠刀,坚贞不屈的赵一曼告诫儿子“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张自忠“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80年前,一个个大义凛然的名字,一个个血染沙场的忠魂,让人们懂得了什么叫家国大义、民族脊梁。80年后,硝烟已散、精神永存,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正召唤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国家和民族发展奋斗不息。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英雄将士“既有血,又有铁,只待去冲锋”;万千群众不畏强敌、同仇敌忾去战斗;海外华侨“组织华侨千百万,复兴民族一条心”……在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前仆后继赴国难,创造出“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至今仍回响不绝,激荡奋进力量。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前路漫漫,关山万重,更需精神引领,更需接续奋斗。80年来,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亿万人民赓续英雄血脉、弘扬家国情怀,共赴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80年后,阔步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从抗战伟大胜利中汲取爱国主义精神财富,继续高擎爱国主义伟大旗帜,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将铸就新的时代辉煌、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是激励中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在历史洪流中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动力,是驱动中华民族这艘航船乘风破浪、奋勇前行的强劲引擎,是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迸发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 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壮丽旗帜!”中华大地上,爱国主义精神如熊熊火炬,指引我们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照亮复兴征途。眺望前方的奋进路,以爱国主义精神挺起脊梁,用爱国主义情感凝聚力量,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我们将风雨无阻向前进,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王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