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江苏坚持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齐头并进,能源结构低碳化步伐加快、产业结构绿色化趋势明显。近十年,江苏更是以年均3%的能耗增速和1.5%的碳排放增长,支撑了6.5%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今天,就让我们从“一度电”的进化,看江苏如何蹚出一条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发展之路。
荔枝新闻中心记者朱晓莹说:“一度电能做些什么?它可以让1.5匹空调运行近1小时,也可以为5000mA手机充电约45次。一度电的燃煤发电碳排放有0.82-0.95千克,相当于燃油车行驶5公里的排放。看似微小,但累积效应却直接威胁我们的生存环境。但一度电风电的碳排放只有0.01-0.02千克。江苏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就是从这看似不起眼的‘一度电’开始的。”
黄海远端,风高浪涌。从空中俯瞰位于南通如东县的亚洲最大县域海上风电场,上千台百米高的风电机组矗立,组成一片壮观的“白色森林”。它们迎风飞旋,将风能“捕捉”进一条条输电线路。而在岸边,一排排光伏板横卧滩涂,宛如一片“蓝色海洋”,将太阳能源源不断转化为清洁电能,不毛滩涂之地化身“绿色金矿”。
南通市如东县发改委总工程师周华说:“如东风电光伏新能源装机规模超800万千瓦,新能源年上网发电量151亿千瓦时,发电量是如东全社会用电量的1.4倍,真正实现了绿电净输出。”
作为工业大省,过去江苏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化石能源占比高于全国,减碳压力巨大。近年来,江苏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截至今年6月,江苏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14亿千瓦,占总装机量约50%,已超煤电装机,煤炭消费占比历史首次下降至50%以下。
发电端一度电的含“绿”量持续提升,需求端的新能源能否找到去处、物尽其用?走进南京国电南自“江宁开发区能碳虚拟电厂”项目现场,看不见的电力“搬运工人”正在实时调度分布式电源、储能、电动汽车等零散资源,使其“化零为整”,实现有效“削峰填谷”。
南自自动化公司研发中心能碳专业负责人余帆说:“比如这个分布式光伏,它受天气影响比较大。在中午光伏大发的时候,生产的负荷不一定有那么大,不能实现一个完全的消纳。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储能将中午发的绿电剩余的部分储存起来,到我们晚高峰期间通过储能放电。”
随着近年来江苏分布式光伏、光储能、冰蓄冷、中央空调等可调资源迅速增加,许多用户在满足自身正常需求后,往往会结余一部分电能。由于量小且分散,这部分宝贵资源过去就会被闲置。而虚拟电厂作为一套先进的电力智能调度系统,用户设备接入系统后,系统就能通过信息化手段统一进行协调管理。一旦电网存在用电缺口,虚拟电厂就可以迅速响应、精准调配。在南京江宁开发区,目前已有21家企业接入这一平台,整体新能源消纳率提升至90%以上,全年单位用电成本预计降低近10%。
南自自动化公司研发中心专业总工纪陵说:“如果我们在江宁开发区聚合20万千瓦的可调节能力,相当于减少建设一个同容量火电厂,年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约5万吨,整体的经济投资成本降低大概10亿元。”
一度电的进化也带动江苏绿色低碳产业不断壮大。最新数据显示,江苏节能环保产业产值位居全国第一,光伏、动力电池产量分别占全球的1/3和1/5,氢能、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