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在这里,读懂“最”江苏|南京:万亿古都“最创新”

编者按:江苏,是砚池边晕染开的千年水墨,也是运河上跃动着的时代波光。这里既有桨声灯影里的婉约词韵,也有江海奔涌间的壮阔诗行。

十三座城,十三卷风华。如果江苏是一幅画,你最想看哪一帧?即日起,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在首页首屏重磅推出《在这里,读懂“最”江苏》专栏,读懂江苏、解码城市,欢迎投稿、评论,我们将撷取动人片段,嵌入这幅永不完卷的“千里江山图”。

一座3000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古都,将如何延续她的光荣与梦想?一个拥有53所高校和近百万学子的科教重镇,该以怎样的姿态拥抱这个变革年代?一方孕育了近代民族工业的热土,又要靠什么在愈发激烈的城市竞争中重塑优势?

当时光的列车驶入新的纪元,南京面对时代之问,已然给出答案——以科技驱动产业转型,以创新引领发展跃迁。

玄武湖

科技创新,是确定性之锚,也是新质生产力之源。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殷殷期盼。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南京的使命。新一轮“万亿征途”上,南京将创新镌刻在城市首页,全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和资金链“四链融合”、打造技术策源的前沿高地,培育成果应用的创新沃土,涵养生态共建的“热带雨林”。

因为创新,南京被寄予厚望。 悠湖之畔,紫金山实验室在未来网络通信的赛道上跑出“南京速度”;东郊麒麟,160余家“中科系”企业带着“国之重器”躬身入局;老山脚下,全球首个原子制造大装置启动建设,推动超精密制造从理论走向实践。

紫金山实验室

因为创新,南京被委以重任。省部共建的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启动,南京承担生物医药、信息通信两大分中心建设;全国首家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江北新区,着力突破EDA产业链共性、基础性和前沿引领性关键核心技术;对标国家实验室建设的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集结了全省农业科技力量破译“农业芯片”密码。

无论是“从0到1”的基础研究,还是“从1到100”的场景拓展;不管是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还是创新人才的安居乐业,南京致广大而尽精微,让“最创新”成为最显著的城市气质。

旧邦新命

总有一些时空坐标,能定格城市精神,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

3000多年前,中华门外长干古城,南京在先民的歌声中出发。160年前,与长干里近在咫尺的金陵机器制造局,灯火点亮了工业救国的希望。如今,斑驳的老厂房化身科技创意产业园,引来年轻一代挥洒激情、探索未知世界。

似乎是与生俱来,历史卷轴里的南京,总能以不循于俗的胆魄,开风气之先。南朝烟雨中,祖冲之在这里将圆周率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直到1000多年后才被改进。始建于宋代的江南贡院,演变为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大明盛世,花甲之年的李时珍从湖北顺流而下,在南京出版了190万字的《本草纲目》。

玄武湖

近现代史上的南京,更加璀璨夺目。国立中央大学是20世纪上半叶的亚洲第一高校,紫金山天文台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摇篮”,我国第一台全国产化收音机诞生于熊猫电子的前身——南京无线电厂,南京天文仪器厂研制出全国第一台大型折反射天文望远镜……竞攀科技高峰的路上,南京始终风雷激荡。

城市的发展史,就是创新史。世界进入大科学时代,新质生产力的孕育,愈发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跨领域融合的态势。于南京而言,53所高校、61所科研院所、96名两院院士,是这座城市最引以为傲的资源。

南京大学

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如何蝶变科创高地?

时间倒回至2014年末的那个傍晚,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视察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时提出了科技创新“四个对接”——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切实把创新抓出成效,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

谆谆嘱托,言犹在耳。南京深度推进校地融合,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让源头创新的“最后一公里”与产业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无缝衔接,推动更多关在实验室,锁进资料柜的研发成果走向市场。

联动“最铁合伙人”,破解“创新方程式”,在南京,理论层面的原创发现和产业领域的重大突破捷报频传——

去年,为重大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而设立的陈嘉庚科学奖评选中,全国五个获奖项目有两个诞生于南京,南大祝世宁院士的“铌酸锂光子芯片”和东大崔铁军院士的“信息超材料”榜上有名。

南京大学的“芯片集成的超导微波频率梳”、东南大学的“分子压电体的铁电化学设计”、南航的“旋印电解加工技术”、南理工的“空天动力轻质耐热高温结构材料技术”……新年第一会上,南京公布的十大科技成果中,来自高校院所的占据了半壁江山,多项成果为“全球首创”“国际首台”,展现了六朝古都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和最强实力。

中网卫通卫星产品运用

城市的创新地位,取决于重大科创平台的数量。在南京,120多个高能级平台,承担起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及工程,占全省总数40%。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重大基础设施,不断催生出“黑科技”和“新物种”,刷新大众的想象力天花板。

今年,6G通信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就在4月10日,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在南京召开,这也是紫金山实验室连续四年主办这一国际性大会。以南京最高海拔为名,刘韵洁、尤肖虎两位院士,正带领着他们的团队用一次次“全球最快”,改变世界对网络速度的认知。依托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大科学装置,紫金山实验室在6G光子太赫兹实时无线传输通信实验中,实现了1Tbps的实时传输速率,相较5G整整提升了100倍。六年时间,实验室发布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近30项。

同样在4月,麒麟科创园传来喜讯,南京智能计算中心正式启用,算力可以达到每秒180亿亿次。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麒麟智算中心不仅在长三角地区独占鳌头,更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性能最强的国产智算中心。这是南京融入“东数西算”工程的大手笔,为企业和机构提供普惠的算力支持。

跨江发展

大江北岸,2018年开始实体运作的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已累计引进了十个农业院士团队。作为全国首家、华东区域唯一一家国家级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硅谷”聚焦智慧农业、生物农业和功能农业三大方面,建成了六家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赵春江团队的数字农场、沈其荣院士的哈慈木霉菌、邹学校团队的蔬菜新品……农业新技术接二连三落地,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

江北新区

无论是基于历史底蕴传承,还是着眼城市竞争的现实,创新,始终是南京的“华山一条路”。聚光灯再次对准南京,古老的城市唤醒创新的血脉,在榜单上实现一次次跨越——“2024自然指数-科研城市”中位居全球第五;“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中位居世界科技集群第九;去年29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居全国城市第三。

求变突围

2015年跻身“万亿俱乐部”,2020年在改革开放后重回GDP全国前十,2025年锚定2万亿元大关,十年来,南京一步一个脚印,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追星赶月,挺膺奋进。

行至“十四五”收官之年,南京主政者对当下形势有清晰的判断认知——标兵渐远、追兵逼近,既要直面产业转型之“艰”,也要承受创新突破之“难”。

向前奔跑,动能何在?求变突围,何去何从?南京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推动集群发展、扩大应用场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以强化基础研究、人工智能引领为核心超前布局未来产业,锚定“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目标,构建“2+6+6”创新型产业集群。

北斗产业基地

钢铁、石化、汽车、电子是南京的支柱产业,稳住“四大金刚”,就稳住了经济“基本盘”。梳理传统制造业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南京依托“智改数转网联”,用一个个“灯塔工厂”“数字车间”“智造企业”,驱动产业追“新”逐“质”。

拥有67年历史的南钢,是行业内最早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之一。当下,人工智能、5G、数字孪生技术正在这里与钢铁制造的深度融合,重构钢铁数字系统与生态。巨大的厂房里,原本繁重的重体力劳动已经被六轴机器人、桁架机器人以及AGV小车“接盘”,成千上万个传感器,如同隐藏在生产线深处的“智能神经元”,精密监控测算每项流程。

南钢

石油化工是“万业之母”。同样是在江北新区,总投资91亿元的扬子-巴斯夫轻烃综合利用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对标石化产业“减油增化”的大战略,这个“巨无霸”项目是南京在新型工业化领域的生动实践,也标志着中石化与巴斯夫联手推动产业向更高层级迈进。

1958年3月10日凌晨,当新中国第一辆轻型载重汽车驶出南汽厂房,整个南京城为之沸腾。光阴荏苒,“跃进”品牌成为历史,南京的汽车工业却因为创新始终勇立潮头。从整车制造到核心零部件,从新能源到智能网联,南京汽车人薪火相传,上汽大众、南汽依维柯、长安马自达等头部车企在这里集结,进军汽车产业国内第一梯队。

焊装

南京是全国最早的“电子之城”。从晶体管、无线电,到半导体、AI芯片,南京在电子产业的赛道上一路高歌猛进,让更多“中国制造”拥有“南京芯”。在以纳米为计量单位的微观世界里,华天科技、芯德半导体、芯爱科技等龙头通过上马大体量项目,不断攻克“卡脖子”环节。

以集群优势,强产业韧性。随着苏南特钢材料、长三角(含江西)大飞机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加上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型电力(智能电网),南京已有四支制造业“国家队”。紫金山下,科技创新带来的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正成为产业进击的内生动力。

产业发展,是城市生长的永恒主题。传统优势要守,新兴领域要攻。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南京正在破题这场事关未来的“攻防转换”。

在河西,全国首个场景创新生态空间 “场景磁场”在南京阿里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以阿里云计算、小米智能硬件为牵引,河西中央科创区靶向招引数据服务、芯片研发、工业设计等上下游企业。

小米华东总部

在雨花台区,全球首款防爆人形机器人“天魁1号”横空出世,AI算法让“钢铁侠”学会自主观察环境,灵活推理任务。南京正全力打造“机器人之城”,集聚了埃斯顿、汇川等产业链上下游超百家,已挺进全国第一方阵。

在浦口区,低空经济腾空而起。作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南京通过校地融合,已在飞行控制、行业应用、平台管控、培训考试等细分领域涌现出一批代表性企业。

吨级eVTOL跨江首飞 孙中元/摄

在玄武区,数据产业正成为老城增长极。江苏省数据交易所落子布局,央企国机数科、中节能带着“农机云”“机械装备行业云”和“零碳云”三朵国家行业云进驻,为传统产业增智赋能。

推动产业与科技协同创新,南京决意向问题叫板,与梗阻较劲。3月26日举办的2025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上,与真金白银的签约项目相比,四个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的揭牌成立更值得期待。围绕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通信领域,南京将抽调精干力量,聚焦产业招商、项目推进、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和服务,来一场“真枪实弹”的大攻坚。

新玄武

聚势图强

城市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创新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谁能破译科技的密码,谁就率先掌握开启未来之门的钥匙。

七年前,中国科学院院士、图灵奖唯一华裔得主姚期智,以72岁的高龄在南京创立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彼时,公众对AI的理解还停留在概念阶段。而如今,这家集聚了清华“姚班”资源的新型研发机构,已累计孵化和投资了70余家企业,覆盖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生活、智慧金融等领域。

八年前,高翔放弃体制内身份,辞去南京大学教授职务,带着800万元资金和他的“斑点鼠计划”,创办了集萃药康。一只“小白鼠”,做成了年入4亿元的“大生意”,引来摩根士丹利、红杉、高瓴等头部资本。仅用五年时间,这家实验动物小鼠模型领域的企业就登陆科创板。

回想起落户南京时的场景,海归博士创始人邵阳依然历历在目。30多座城市一一比选之后,他最终被南京的创新环境和政府诚意打动,与团队一起成立世和基因。12年深耕,企业从五个人起步,发展到1500人规模,成为癌症早筛赛道的龙头。2019年,邵阳恢复了中国国籍,正式成为新南京人。

创新志合,不以山海为远。从举措创新到制度创新、从科技创新到全面创新、从对标创新到引领创新,南京努力营造创新主体多元共生、创新要素多维聚变、创新服务多链协同的一流生态。

南京从未像现在这样求贤若渴。每年5月18日,是“南京人才日”,这是以城市之名向人才致敬的特殊方式。近年来,南京破除“论资排辈”“以帽取人”,不拘一格评才荐才。从创业支持到企业成长,从人才落户安居到家属就医求学,南京以顶格诚意广邀“创新合伙人”。千金买骨,良驹自来。姚期智就曾在公开场合为南京代言:“我相信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没有像南京这样好的创新土壤,为优秀人才提供滋养。”

南京用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成果转化。着眼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南京探索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鼓励科研成果“自主转化”,建立校(院)地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并以新型研发机构、院士工作站、创新联合体等形式,不断缩短价值变现的周期。去年9月,科技部发布最新《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在宁高校整体表现不俗,东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更是连续五年进入科技成果转化总合同金额前50名。

给资金、给政策、给机会,南京把最好的资源投向创新企业。以18家科创金融服务驿站为枢纽,南京打造“宁科投”“宁创融”“宁科贷”等科创金融产品“谱系”,引导更多“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不见面审批”“免申即享”“首购首用”“企业家服务日”……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企业特点,南京推动创新资源要素在企业集聚、配置、增值,通过精准孵化、梯度培育厚植“创新矩阵”。

天创一号机器人

为人才撑腰鼓劲,给企业松绑减负,让创新激流勇进,南京的一路陪伴,最终将转化为创新主体愿投入、敢突破的勇气。2024年,南京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9%,万人发明专利、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均居全国第三。

山一程、水一程,号角连营又催征。创新之路上,南京将保持“打头阵”的姿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取科技与产业的创新“同位素”,求解生产力与竞争力的发展“公约数”,聚焦创新策源提升、成果转化通链、市场主体提质,打好“三大关键仗”“三大攻坚仗”。

江河奔腾,百川入海。古都南京,正拨动科技的丝弦,激昂创新的鼓点,奋力鸣奏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交响。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盛文虎 鹿琳 周敏 董翔 徐晋 王丽华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