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理念到行动:十年蝶变共创岁月静好


  


  2025年4月15日,是我国第10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十周年”。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村,从学校课堂到企业工厂,从线上平台到线下活动,十载春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从无到有、由浅入深,不断在全社会生根发芽,筑牢国家安全的坚实根基,换来全体人民共享岁月静好。

  十年间认知破圈,安全意识从“宏大叙事”到“日常警觉”。早期的国家安全宣传多聚焦军事、情报等传统领域,公众普遍存在“与己无关”的认知隔阂。如今,教育形式的创新打破了这种距离感:从“国安号”主题地铁专列的宣传片,到社区网格员手持的《公民反恐防范手册》;从高校实验室张贴的“科研保密流程图”,到短视频平台流行的“三分钟识破间谍套路”科普。这些具象化载体让公众意识到,国家安全渗透在网购收货地址填写、涉外学术交流、甚至景区拍摄取景等日常细节中。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12339”公民举报平台受理线索同比增长37%,一组组数据无不印证着“人人都是安全员”的意识觉醒。

  十年间行动具象,安全实践从“被动参与”到“主动担当”。教育成效的关键,在于将认知转化为可操作的行为准则。在南京,“国安小卫士”光荣上岗,“红领巾讲解员”自发带领大家参观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公园。在苏州,苏州国家安全教育研究院在苏州城市学院揭牌成立,通过打造集学术研究、决策咨询、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新型智库平台,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改革和发展。更值得关注的是,公众开始用专业行动守护安全。在无锡,某高新技术企业员工经过国家安全培训后,在一次与境外机构洽谈合作项目时,敏锐察觉对方对企业核心技术信息过度探寻,依据所学知识,员工们立即启动内部风险防控流程,成功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商业机密泄露风险。这些行动证明,安全教育已催生出多元化的公众参与模式。

  十年间共治成型,安全防线从“单向灌输”到“双向奔赴”。2014年以来,国内教育体系不断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公众响应”的闭环。今天,公众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成为内容生产者。新疆警官“馕言文”普及国家安全知识,全网播放量达到2亿多;大学生开发的“国安知识闯关”小程序月活超百万;自媒体博主创作的“国家安全冷知识”系列视频播放量破亿。这种双向互动让安全意识在传播中持续裂变,最终凝聚成全社会共筑防线的磅礴力量。

  十年蝶变,见证着国家安全从“概念”到“习惯”、从“他责”到“己任”的深刻转型。当千万人在日常中践行“随手查隐患、及时报线索”的微行动,国家安全便不再是空中楼阁。站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我们更需以持续创新推动教育深化,让守护国家安全的行动自觉,成为镌刻在时代基因里的全民印记。(李璇)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