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我苏青评丨老戏院重获新生:在时光的褶皱里寻找文化的根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假期,苏州开明大戏院成为了热门打卡地。这座承载着近百年历史的老戏院,在经历了辉煌与落寞之后,于今年2月重装开业,再迎宾客这不仅是一座建筑的涅槃重生,更是一个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注脚。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开明大戏院的改造升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深思的案例。它没有选择推倒重建,而是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优化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让城市的文化记忆和谐融入现代生活。

文化传承需要创新表达,戏院也应当解锁更多可能。开明大戏院在保留戏曲演出核心功能的同时,引入魔术、脱口秀等流行艺术形式,打造了多元化的演出空间,同时积极拓展“演艺+”新场景,引入了餐饮、文创等业态。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对老戏院的功能更新和活化利用。

文化传承更需要年轻力量的参与。开明大戏院推出的“国风国潮系列策划,将传统戏曲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这种尝试证明,传统文化并非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关键在于找到恰当的传播方式。当身着汉服的少女在戏院前拍照,当儿童戴上盔头体验戏曲魅力,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脉,传承文化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开明大戏院的重生启示我们,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活态的文化基因。它需要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期待更多像开明大戏院这样的文化地标能够焕发新生、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绽放新的光彩。这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承诺。让我们携手守护文化根脉,在时光的褶皱里寻找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坐标。

来源|小苏“画”事工作室

统筹|周安琪

编辑|刘静

文稿|樊子璇(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开发区分校高一1班)

插画|王露瑶(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开发区分校高一1班)

设计|唐诗韵

指导老师|郁红剑 张奂生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