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天下之大业也。”
当春风拂过希望的田野,广袤的乡村迎来了好消息。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规划》明确了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7个方面25条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勾勒了农业强国建设的路线图和施工表,为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强国必先强农,强农方能国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念兹在兹的大事。在地方考察,他深入乡村,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思,看收成、察粮事、问民情,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他强调,“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鼓励大家“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从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安排,再到这次《规划》的出台,重农目标一以贯之,强农路径愈发清晰。新时代以来,我国农业强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了“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的历史性变革。如今的中国,农业更高效、农村更美丽、农民更幸福,一幅幅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徐徐铺展。放眼看,希望的田野上,处处是耕耘和奋斗的身影。
“民不贱农,则国安不殆。”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如今,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我国现代化大农业活力澎湃。一组数据印证着我国现代化大农业的蓬勃发展: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建设30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0个优势特色产业群、1509个农业产业强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2%。这背后,是农业新功能不断拓展。现在的乡村,不再是单一从事农业的地方。从各种火热的赛事到乡村露营,从农耕体验到美食品尝,农业农村的多元价值日益凸显。一杯村口咖啡,拉满了游客假期的松弛感。目前全国有超过4万家“村咖”。在苏州太湖生态岛上,聚集着50多家村咖,咖啡与露营、烧烤、音乐、非遗相结合,游客在这里拥抱“诗和远方”;这背后,是农业新业态的不断激活。过去老乡们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如今靠着手机把好产品卖到全国和世界各地。今年84岁的赵亚夫坚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带领团队大力培育生物多样性,将农业有机生态系统与现代尖端科技相结合,蹚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路。
站在田间地头细看这份《规划》,亮点纷呈。首位的是粮食安全。规划要求,牢记“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这两个关键数字的同时,把种源自主可控提到农业生死线的高度,产量产能一起抓,数量质量一起抓,生产生态一起抓,不断夯实大国粮仓根基;第二是梯次推进,东部要建农业强省,中西部先搞强市强县,这也是一场农业版的“农村包围城市”。湖北嘉鱼县建立了以蔬菜产业“金色招牌”为龙头,建设“平原蔬菜、湖泊鱼虾、丘陵林果”种养板块,成功带领群众走上产业振兴之路;第三是农业新质生产力。这次规划特别提到要淘汰老旧农机,来一次“智能机革命”。春耕时节,田间有“耳目”,云端有“大脑”,地里有“医生”,我国农业生产正由全靠体力的“过去式”向凭借脑力的“未来式”转变。在江苏农村,仅一部手机就能对上千亩耕地的生产设施进行管控;“一键操作”就可完成田地灌溉、施肥等日常管理……智慧农业,让科学种田从梦想照进现实。
路再长,只要初心不变,总能抵达;事再难,只要使命不改,终能攻克。让我们乘着《规划》出台的春风,以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抓铁留痕的决心,接续奋斗,不懈前行,书写中国特色农业强国的崭新篇章。
(陈宝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