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两部华语电影竞逐“金熊”,能复制《地久天长》吗?

近日,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拉开帷幕,今年迎来19部主竞赛单元影片的激烈角逐。在备受关注的金熊奖争夺战中,两部华语电影赫然在列:由新生代演员刘浩存、文淇主演的奇幻现实主义影片《想飞的女孩》,以及导演霍猛聚焦乡村教育的作品《生息之地》。这是继2019年《地久天长》包揽影帝影后后,华语电影再度以双片阵容冲击柏林最高荣誉。

两部华语电影竞逐“金熊”,刘浩存、文淇搭档出演姐妹

由文晏执导,刘浩存、文淇主演的《想飞的女孩》自公布入围以来便备受关注。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对表姐妹田恬和方笛在大世界中共同抵抗命运、寻找人生方向的故事。田恬在拼死逃离毒窟后走投无路,前去寻找已决裂五年的表姐方笛。然而,此时的方笛为了生存和梦想已伤痕累累,并未做好接纳表妹的准备。随着犯罪分子的步步紧逼,姐妹二人不得不携手共同面对困境,命运的齿轮重新咬合在一起。

导演文晏是柏林电影节的常客,她担任制片人的《白日焰火》荣获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其编剧并执导的《嘉年华》也入围过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得多个奖项。此次《想飞的女孩》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再次证明了文晏在电影艺术上的深厚功底和敏锐洞察力。

刘浩存在影片中饰演妹妹田恬,这个角色包含了少女怀孕、单亲母亲等多重复杂元素,对年轻演员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而文淇则饰演姐姐方笛,一个为了生存和梦想不断挣扎的女性角色。

在首映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导演文晏分享了影片的创作历程和感悟。她透露,选角过程曲折,起初因年龄差距未考虑让文淇来演方笛。但在长久寻找合适女演员无果后,她想到了与文淇合作《嘉年华》时的默契,于是决定邀请文淇出演。文淇也表示,对方笛这个角色有很强共鸣,双方一拍即合。

而霍猛执导的《生息之地》则延续其《过昭关》的乡土关怀,该片由姚晨监制,霍猛执导并编剧。影片以1991年的霸王台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少年成长与乡村变迁的故事。

主人公徐闯是一个10岁的少年,被进城务工的父母留在了乡下老家。在家族里所有人的宠爱下,他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然而,随着打工潮的兴起,乡村面临着巨大的变化。

导演霍猛在影片中采用了写实的拍摄手法,真实地还原了乡村生活的细节。从乡村的自然风光到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从邻里之间的相处模式到家庭内部的情感纠葛,都展现得细致入微。这种细腻的镜头语言不仅让观众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也引发了人们对乡村变迁和少年成长的深刻思考。

柏林舞台上的华语面孔:从第五代到新生代

1988年,张艺谋的《红高粱》在柏林电影节一鸣惊人,影片中炽热的红、粗犷的西北地貌与蓬勃的生命力,让世界影坛第一次感受到中国电影的视觉震撼。这部改编自莫言小说的作品,不仅开启了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黄金时代,更让柏林成为华语电影走向国际的重要窗口。此后,谢飞《香魂女》(1993)、李安《喜宴》(1993)接连斩获金熊。

进入21世纪,华语电影在柏林的表达愈发多元。2001年,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以北京胡同少年的生存困境摘得评审团大奖;2014年,刁亦男凭借《白日焰火》将黑色电影美学与冷峻的北方城市融合,助廖凡成为柏林首位华人影帝。而2019年《地久天长》中王景春、咏梅的表演,则以细腻的东方家庭史诗征服评委,创下单片同时斩获影帝影后的纪录。

《红高粱》中颠轿、酿酒的民俗仪式,《图雅的婚事》里草原婚俗与现代价值观的碰撞,这些充满东方韵味的场景曾是西方观众理解中国的文化符号。而近年来,华语电影在柏林的表达逐渐从“奇观化”转向“内在化”。如《白日焰火》将侦探类型片与东北工业城市的阴郁气质结合,《地久天长》用三十年时间跨度展现中国人的情感韧性,这些作品不再刻意强调文化差异,而是通过精湛的剧作与表演,让观众沉浸于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

此次入围的《想飞的女孩》与《生息之地》恰是这一趋势的延续。年轻创作者带着生猛的影像再度登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舞台。《想飞的女孩》中刘浩存褪去《一秒钟》中的青涩,将山区少女的倔强与脆弱拿捏得恰到好处;文淇继《嘉年华》后再次挑战复杂角色,用眼神传递出超越年龄的演技厚度。《生息之地》的导演霍猛也是较为年轻的电影创作者。

正如柏林电影节一位选片人所言:“这些年轻电影人正在用新的语言,重新定义中国故事的讲述方式。”届时他们会取得怎样的成绩,还需拭目以待。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艺蘅

(图源 官方海报)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