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淮安援藏口述史·雪域青春丨王名海:过通麦几度遇险 翻雪山法暖万家






“您是‘法师’吗?有没有法袍、戴不戴假发?”10年前的2014年3月,王名海初到西藏察隅县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当地百姓的这一句问话,让他倍感惊讶。

10年后的盛夏,面对“淮安援藏口述史•雪域青春”报道组的采访,王名海说,也正是带着起初的惊讶,走过的那段援藏岁月,使他深深体会到了作为淮安援藏律师“第一人”,奔赴察隅县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王名海向报道组讲述援藏经历

数次过天险,办理棘手案

2013年12月,司法部向江苏省等7个省市发出招募令,招募35名律师进入西藏“无律师县”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一直想去边远地区做点事,机会难得,必须抓住。”王名海没来得及和家人商量,便决定报名。

2014年3月,王名海被派往林芝地区(今林芝市)察隅县。该县地处西藏东南部,是西藏54个“无律师县”之一。进出察隅,“通麦天险”是必经之路,当地人称为“通麦坟场”。这里一边是崇山峻岭,一边是万丈悬崖,泥石流、塌方时有发生。悬崖之下,落崖报废的车辆让人触目惊心。

“两车交会的时候,车轱辘就压在悬崖边上,看得我心惊胆寒,手心全是虚汗。”路险难行,14公里长的路,汽车开了3个多小时。

正所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援藏一年,王名海五过通麦,四度与死神擦肩,都是为了办案。

有一次,腊月天,为了办案,过通麦,山体塌方,车轱辘被土埋了半截。天寒地冻,王名海不得不蜷缩在路边,等待清障救援,从头一天下午等到第二天凌晨,人冻僵了,从包里取茶杯想暖暖,水早结成了冰坨。回忆起当时的险境,王名海说后怕但不后悔:“再险也要朝前走,因为当地老百姓需要。”

王名海清楚地记得,这是一个涉及农民工讨薪的案子。“这个案子转到我手里之前,已经进行了三次调解,拖了好几个月,毫无结果。”王名海说,在得知案子被转交到“王律师”手里后,维权的农民工兄弟提出了质疑:“啥律师?找他就能行?骗谁呢!”后来,听闻“王律师”帮忙打官司不收费,他们才勉强接受,说:“那就试试看,看看王律师有啥能耐。”

开庭那天,察隅县人民法院多名法官到场旁听。在王名海的依法调解下,施工单位最终同意支付18名农民工工资20.85万元。拿到血汗钱,农民工兄弟手捧洁白的哈达献给王名海,连声道谢。

一组数据显示,察隅县法院自1976年建院以来,年庭审案件不到50件,2014年却猛增到110件,半数以上由王名海代理。


王名海进乡村开展普法宣传

孤身进雪山,上好普法课

一次,调处一起家庭纠纷案件。王名海让案件当事人、存在过错的丈夫写下保证书,可妻子对丈夫写下的这份“保证书”不以为然,坚决要求丈夫到寺庙去发誓。这次调解经历让王名海深受触动:“老百姓缺律师,更缺法律意识。”

从那以后,察隅乡间地头,常能看到王名海普法的身影。他自掏腰包买了一辆摩托车,背着自制的宣传单,穿梭在乡镇之间,每一次普法通常要骑行五六个小时。

最艰难的是到察瓦龙乡。这里一年有近4个月大雪封山,几乎与世隔绝。为了进村普法,王名海绕行700多公里山路,翻越3座雪山,花2天时间从云南境内绕行抵达。“孤零零一个人骑着摩托车,在荒郊雪岭,心里想过,我干嘛要受这份罪。”可到了村口,眼前的情景却让他满心温暖:“村民们手捧哈达,早早就站在那里等着迎接我,当时就觉得,吃过的苦根本不值一提。”

在察瓦龙乡,王名海与当地百姓同吃住,一待就是13天。村民们称他为“法师”,端来牛肉干与酥油茶,听他描绘外面的世界。“我后来想明白了,哪怕只传递了一个法律知识,甚至是让当地群众看一眼电视上的律师,所做的一切就有意义。”

援藏期间,王名海骑行1万多公里,为察隅县、乡、村三级干部及群众举办法律知识培训64场,为5500多人上了普法“第一课”。“次仁家欠我的冬虫夏草钱不给,听了王律师的课,我到法院去起诉,真的讨回了5万块钱。”提起这事,察隅县古井村村民扎拉打心底里感激。


王名海援藏期间的工作照和获得的荣誉证书

结对献爱心,踏上公益路

王名海至今记得,在察隅县城的一个菜场买菜,2名接受过他法律援助的菜农追出10多米远,只为给他这个“王律师”塞上几把白菜表示感谢。王名海说,那一刻更像是心里被塞了什么,满满的。

在察隅期间,司法部和江苏省司法厅发给王名海的7万元生活补贴,除去生活开支,其余部分都被他用在了普法和济困上。他先后两次发起募捐,自己带头捐款1万元,累计为察隅贫困儿童募集冬衣1600多件、善款10.85万元。

公益之路,从察隅起步。回到淮安,王名海依旧放不下察隅的老百姓。经他倡导,淮安数十名律师与察隅贫困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几年前,他又出资3万元,发起成立了淮安首个由律师创办的公益组织,为全市律师搭起一个平台,有计划地开展助学助残、扶贫济困和法援环保等公益行动。

因援藏成绩突出,王名海被评为“平安察隅法律服务杰出贡献者”、江苏“最美法治人物”,并入选了“全国优秀律师”榜单。而他最珍视的还是察隅百姓编的那一段顺口溜:“只身一人到高原,化解矛盾兼维权,平安察隅有了他,幸福吉祥千万家。”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