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地评线】新华时论 | 透视“新名词”里的改革“新趋向”

改革本身就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改革之“新”除了体现在出台多少文件、制定多少措施上,还体现在相关文件中的新提法、新名词。也正因为此,历次改革中,出现哪些新词汇、新表达,都会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为公众所津津乐道。首发经济、耐心资本、概念验证、职普融通……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出现的一系列新词汇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为人们读懂改革提供了新视角。

将这些新名词放在时间的坐标轴上,我们可以按“词”索骥,清晰看到改革的主攻点、路线图和前行方向。比如,在消费方面,“首发经济”在内涵和视野上较“首店经济”又有新扩展;把“银发经济”从国务院一号文提升到三中全会,是一个重要突破。这些名词,正是当前和今后我们致力于挖掘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引擎提速的折射。再如,在产业和经济发展方面,“未来产业”强调的是‌技术的“前沿性”、‌影响的“颠覆性”、‌价值的“战略性”等,‌这些特点共同指向其核心目标——抢占前沿产业赛道;“耐心资本”则强调做“时间的朋友”,鼓励和引导资本与硬科技、科学家与创业者“同行”“长跑”。

新词汇,映照出改革新脉动和发展新印记,传递出改革新趋向和发展新使命。新名词彰显改革“广度”,从宏观调控到微观经济,从产业发展到民生保障,改革发展让我们的路越走越宽,需要挪开的“绊脚石”也越来越清晰,这些都被纳入到全面深化改革的视野和路径中来。新名词彰显改革“力度”,无论是新问题的新探索还是老问题的新答案,都承载着最迫切的民意期待,显示出全会在推进改革方面的力度之大。新名词彰显改革“温度”,不少新词位列网络端最热词汇名单,其搜索量的“火热”源自词汇自带的“流量”。“奔着问题去,跟着问题走”,事关民生福祉的改革事项被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更好地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方法论愈加鲜明。

这么多新词汇,也在侧面印证了改革越来越进入“深水区”“无人区”。改革开放历经40多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各地各部门在推进改革上下了很多功夫,但也出现一些声音,认为能改的大多已经改了,改革创新的动力有所弱化,还有人提出“改革触顶论”,认为今后改革的作为空间越来越小,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进入深水区的改革,尤其难在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难在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改革永远在路上,如果在改革上“打折扣”“末端乏力”,很容易出现“进一步退两步”的情况,错失殊为关键的窗口期和机遇期。只有一往无前、面对难而不畏难,才能消融坚冰、打破壁垒,让新的梦想逐渐照进现实。

新词汇展现新气象,新起点期待新作为。改革蓝图已定,如何落地生根,考验我们向“新”而行的智慧和魄力。江苏历来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注重创新性落实、创造性执行,中央很多好政策和试点都在江苏探索破题、开花结果,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新词迸发、“新”意盎然,但“改革”既是“名词”,更是“动词”。围绕会议中出现的新词汇、新语料,尤其需要我们大胆闯、大胆试,以改革促发展、靠改革作示范,提升创造性落实的能力和本领。期待这些生动的表述、新颖的概念,不仅出现在纸面、网页上,更出现在群众可见可感的地方,出现在他们喜悦幸福的表情里。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