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赓续江苏文化血脉

江苏自古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拥有众多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文化街区、文物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前,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以敬畏之心保护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文章强调,要自觉扛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政治责任,以绣花功夫守护历史文化遗产、延续江苏文脉,开创新时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新局面。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弦歌不辍,中华文脉绵延不绝,纵览中华文明发展史,江苏有着重要的地位,吴文化、淮扬文化、楚汉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盛世修文,江苏更要以高度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江苏地域文化研究传播,让大运河文化、长江文化、江南文化等标识性文化品牌融入当下、传承后世。

文化遗产保护,不是把它们束之高阁,而是要让它们活起来。只有活起来才能焕发神采,彰显应有的生机。以文化街区为例,在南京熙南里街区,传统技法通过展陈、展示、展演和体验活动等形式展现出来,让市民和游客应接不暇;在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通过昆曲、评弹、苏绣等非遗项目呈现江南水乡的雅致文秀。现如今,江苏共有国家历史文化街区5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56个,无锡清名桥、扬州皮市街、淮安河下古镇……非遗民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古老的街区焕发新的活力,方能让游客在领略“文艺范”和“烟火气”的结合中频频驻足、流连忘返。

文化遗产保护,同样需要制度保障。近年来,江苏省深入贯彻实施文物保护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健全完善相关制度,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省人大制定出台《江苏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为江苏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法治保障。面向未来,要坚持与时代发展同步,不断完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加强文物文化遗产保护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为我国文物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眼下,“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到博物馆去”成为社会新风尚,这也恰是营造全社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浓厚氛围的最佳时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之人的共同责任。南京六朝博物馆一面落地窗去年登上热搜,今年春节的“龙年窗花”又吸引更多游客市民打卡拍照。六朝博物馆副馆长贺湘表示:“我们将完善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展示体系,在社会教育、文旅融合、跨界合作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试先行,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职能,积极打造年轻时尚、融合多元的百姓身边的博物馆。”

截至2023年底,江苏省共有355家博物馆,同时,这也是355个守护国宝文物、宣传文化故事的阵地,应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扶持更多的文博单位和市场主体,通过精心设计开发丰富多彩的文创产品、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拓宽基层文化宣传的多方路径,更好开发文博创意产业,既满足了社会当下日益增加的文旅消费需求,也在“润物细无声”中传递了全社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迈宣  王婕)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