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传承千年文化瑰宝 古老运河十年换新颜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0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推动下,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不断取得新进展,千年大运河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6月22日人民网)

2024年6月22日,这个一年之中的“最长日”,恰逢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的时间节点。一条大运河,穿越古今,纵贯南北,悠悠流淌。西连陆上丝绸之路,东连海上丝绸之路,沟通中国南北五大水系,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市,绵延近3200公里的中国大运河,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多次对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作出重要指示。十年一瞬,大运河已是今非昔比,在沧海桑田的历史感之外,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运河画卷,更加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古老运河,今朝新生。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7年,首次提出大运河文化带;2019年,《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发布实施;2020年,《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规划》发布;2021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出台……进入新时代,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不断开启新篇章,推动古老大运河继续在神州大地上勾勒生机勃发的新画卷。大运河沿线各地实施综合保护工程,整合沿线众多历史遗存、博物馆群落和文化休闲体验点,实现了城市肌理与文脉传承、保护与发展互促共进,让这条生生不息的活力水道更好融入当代,服务于民、造福于民。当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正在建设,沿线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建设持续推进,市民公园、文创园区等多元文化空间不断增加。承载着新时代新文化,大运河生生不息,迸发出新的活力。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构成,是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功能要素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既是润泽百姓的千年水脉,更是传承文化的民族文脉。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再次强调,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北京举办“河之端”系列文化活动,浙江推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宣传周,江苏举办中国大运河曲艺文化艺术节……一批批大运河主题的文艺作品、文艺活动不断涌现,挖掘和弘扬千年大运河的当代价值和时代特色,促进大运河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鲜明符号和重要载体。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运用好历史文化资源,赓续历史文脉,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能够为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认同注入活力,将进一步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影响力。

大运河奔腾不休,大运河里的荣光和希望生生不息。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和当代价值。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大运河,推动经济振兴与文化传承并重、生态恢复与景观优化偕行、以文塑旅与以旅彰文融合,打造人民安居乐业、乐见乐享的绿色生态带、璀璨文化带、缤纷旅游带,使大运河两岸经济繁荣、产业振兴、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幸福,必将让大运河的文化光芒更加璀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