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用好人才“金钥匙”,为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六月份毕业季即将来临,为了吸引更多青年人才落户,全国各地纷纷推出大招,“抢人大战”号角已经吹响。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当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好“引育用”组合拳,充盈人才储备“蓄水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人才者,强国之基、兴邦大计,得贤才者得天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环境好、生态优,则人才聚、事业兴。随着各地不断加码人才扶持政策,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政策措施,人才吸引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事实证明,只有心怀“国之大者”引才聚才,提供“阳光雨露”育才爱才,涵养“最优生态”用才留才,才能激发“百川汇海”创新动能,培厚“双向奔赴”叠加效应,更好地引进人才、聚集人才、服务人才、使用人才,让人才充分涌动。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随着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各项事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水涨船高”。要打破地域限制、资历瓶颈、学历门槛等条条框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评价人才,以求贤若渴的姿态招引人才,坚持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视人才为珍宝,着力打造“近悦远来”的聚宝盆,真正栽下梧桐树,不断引得凤凰来,让更多“千里马”得以施展才能,形成人才活力竞相迸发、万马奔腾的良好局面。同时,要聚焦人才培育新模式,创新人才培育机制,创造成长沃土,有针对性地培养地方产业和企业所需的重点人才,做到因人设岗、人岗相宜,让人才如沐春风中,方能茁壮成长、脱颖而出,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推动高质量发展,吸引人才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怎样把人才留住。打造优秀的人才生态环境是留住人才的关键一招,要主动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办人才之所需,尊重人才,礼敬人才,不断提高人才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一方面,在生活上要持续完善人才配套服务,尤其是关心解决好引进人才安家落户的困难,不断扩大教育、医疗、住房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想方设法扩大引进人才的“朋友圈”,不断提高融入感。另一方面,在事业上建立健全各种激励机制,对新引进人才的项目做好全流程服务,给予政策优惠,促进产业兴旺,用事业搭建发展舞台释放“强劲磁力”,进一步推进产业人才集聚,真正做到让人才“有枝可依”。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靠人才。只有以识才的慧眼、育才的用心和留才的诚心,将一个个人才聚集在一起,朝中心聚焦,为大局助力,才能把人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动能,赢得发展、赢得未来。(张骞)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