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田野上的新质生产力︱29条传送带,“串”起一座智能“蔬菜工厂”

轨道车托起种有上海青的基质槽放到传送带上,一棵棵上海青经过采收机变成“净菜”,基质翻倒在传送带上被运往筛分机内进行杂质分离,筛下的基质经过消杀和添加营养后“再生”,播种机在重新装满基质的种植槽内播上菜种,再由轨道搬运车送至生长大棚……

5月9日上午,在南京龙池现代农业园区南京荣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蔬菜生产基地,记者见到了29条传送带“串”起的蔬菜播种、收获智能化生产线。

一间200平方米左右的生产车间里,传送带不停转动,青菜和基质“分分合合”,看似操作简单的各单元配合得“天衣无缝”,只有5位工作人员操作设备或做进一步分拣,俨然一座智能“蔬菜工厂”。

“这套自动化设备的设计生产能力是每天工作8小时,日采收青菜1-2万斤,而以往,日产1万斤商品青菜的小农场要大概50人。”江苏省农科院原院长、南京荣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严少华告诉记者,整套自动化设备可以完成蔬菜从播种到收割的全过程,每个步骤都设置好了时长标准,由程序控制完成。只有生长阶段是在田里,其他部分都在这个小车间里。

记者注意到,管理整个生产线和操作种植槽搬运车的,都是经过培训的六七十岁的附近农民。如此高效便捷的自动化设备,从何而来?

“生产线上的装备大多是定制的。”严少华告诉记者,由于蔬菜智能化生产是公司和省农科院合作研发的最新技术,用于大面积生产的关键装备尚无定型产品,无法直接从市场上购得,团队根据研究实验设计好了种植槽、自动搬运轨道车、生产线用蔬菜采收机、精量包装机等关键装备。

跟随搬运车下田“收菜”时,记者发现,为搬运种植槽而研制的装备背后藏着许多小巧思。比如,一台搭载了可以上下移动种植槽摆放架的叉车一次可以托起18槽青菜,4层搬运架一趟可运32平方米菜畦上的72槽青菜;生产线上的收割机刚好能将青菜沿靠土的根部切掉除,紧挨着的采收机卡口宽度恰好能将黄叶剥离掉。

“一台叉车加上4层架子就变成了多层搬运车,把基质进行筛分和无害化处理可以实现循环利用,种植也是用播种机精量播种,整个过程都不会污染环境。”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几十年,严少华非常重视环保,最初选择采用槽式基质栽培技术,也是因其能避免土传病虫害、提高肥料利用率。

荣新科技总经理张贤东说,项目从2023年3月启动,到2023年底初具规模,仅用不到一年时间便完成了,这背后,离不开是省农科院专家学者们多年的科研积累。即便目前已经可以实现高效率的自动化生产,团队仍在不断通过完善技术提升产线的精准率和智能化水平。占地50亩的基地里,一侧大棚用于正常生产,另一侧大棚里则在开展对照实验,田块上插着“回收纯基质”“堆放基质”等标签。

“对农民来说,除了要方便高效,产量、成本也很重要。我们继续做实验就是希望能进一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和扩展蔬菜种类。”严少华说,现在这套系统的成本大约400万元,每天运行8小时,产能可覆盖100亩田,年亩总产量达3-5万斤,种植户最快不用2年即可回收投资。

据了解,荣新农业科技开展的系列探索是南京市六合区农业农村局重点支持的项目。“这个项目对六合来说有特别有意义!”六合区农业农村局农业装备科科长胡宏说,“蔬菜种植的用工非常大,成本要占到60%以上,六合又是南京的菜篮子,如果这种模式能够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将推动六合的叶菜生产方式从人工田间作业到工厂化、智能化转变。接下来,我们将组织当地蔬菜种植户分批次前来观摩,将该模式在全区内推广。”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苑青青/文 李梦迪/视频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