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政经1号︱两会时刻,从江苏13城“年报”数据里读懂“优等生”

近日,江苏13个设区市陆续召开地方两会,2023年期末成绩单正式出炉。过去一年,省内13位“优等生”都取得了不俗成绩。从数据上看,常州高质量迈入GDP万亿之城,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等5个“万亿城”协同发力,为全省经济总量增长开足马力;科技创新成果丰硕,高水平实验室和科技成果共同筑起科创高原;文旅经济势头强劲,文旅消费总额达到5366.36亿元……

已经过去的2023年在江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两次亲临江苏考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江苏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省上下奋勇争先、砥砺前行,铿锵迈动高质量发展的步伐。答卷时刻,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从省内多地的政府报告中提取六组关键词,纵览13城的社会发展动态。

关键词:稳中有进

作为经济大省,江苏GDP总量始终位居全国第一方阵。202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全球宏观经济形势,江苏在年初便发布《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省内多个城市纷纷跟进,助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省会城市南京在2023年交上了一份令人羡慕的答卷: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7%左右,总量1.75万亿元左右、继续保持全国前十。经济增长离不开政策推动,为全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南京制定实施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33条”、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23条”等一揽子政策,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327亿元。此外,还开展招商引资大会战,举办金洽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等重大活动,招引10亿元以上项目203个。千方百计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跨境电商份额全省第一。

2023年前三季度GDP总量全省第一的苏州,依然延续火热态势。43个省重大、468个市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投资;博世汽车电子、大尺寸硅材料、盛虹储能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331个;文旅经济发展火热,全年接待游客1.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40亿元。


图片来源:常州发布

图片来源:常州发布


再看新加入“万亿俱乐部”的常州,2023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0.3亿元,增长7.7%,税收占比达86%、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增速连续21个月保持苏南第一。尤为一提的是,享有“新能源之都”的常州去年新能源产业产值达7500亿元左右,投资热度全国第一。

除了以上提到的三座城市,无锡、南通两座“万亿城”蹄疾步稳,实现经济稳定向好发展。苏南主要城市经济发展总量可喜,地处苏北的宿迁、淮安、连云港的GDP增长率预计都在7%以上,成为全省经济“跑得最快”的区域。其中,连云港2023年预计GDP增长11%左右,外贸进出口增长20.1%,增幅居全省首位。

关键词:攀高向强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经济强。2023年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榜单上,江苏13个设区市全部入选。也正得力于雄厚的工业基础,江苏13城可以汇聚行业尖端形成产业集群,既有10个“国字号”的集群航母,也不乏一些增长潜力巨大的特色产业集群。


图片来源:南通发布

图片来源:南通发布


素有“江海门户”之称的南通,凭借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坚持走产业立市,制造强市之路。2023年,南通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1万亿。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南通更是提出力争5年实现六大重点产业集群规模翻番,达到2万亿元;到2035年,基本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

同在长江北岸,泰州将目光聚焦大健康产业。去年,健康中国发展大会、健康中国建设研讨会等“国字号”会议花落泰州,国家药品进口口岸“十年磨一剑”获批,全省首家药监综合体揭牌运行,泰州获评全省唯一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


图片来源:沭阳发布

图片来源:沭阳发布


全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宿迁,2023年诞生了首个千亿级产业,光伏新能源产业成为全市未来发展的新高地;在地区特色产业上,宿迁花木产业产值占全国5%、白酒产业营业收入占全国近6%、膜材料产值占全国5%。

连云港聚力强产业,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100亿元,全市石化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

关键词:科创驱动

创新,是江苏这个制造业大省产业结构升级的“牛鼻子”,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赢得未来的决心和定力。过去一年,江苏坚决扛起在国家科技创新格局中的“第一方阵”使命,地方城市迎风直上,创新指数不断走高。



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排名升至第6位、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居全国第4位,2份榜单简明扼要地道出了南京去年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成绩。2023年,南京在研培育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到12个,紫金山实验室建立业界首个6G综合实验室,全市共有1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累计达23家、占全省近四分之三,“创新策源地”持续巩固。

创新之城苏州,去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1055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7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400家,均位居全国第4;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5万家,位居全国第一;苏州实验室加快建设,成功获批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获国务院批复立项,姑苏城畔的“科创森林”生机蓬勃。


图片来源:新华视点

图片来源:新华视点


以科技创新澎湃社会发展,2023年的无锡科创爆发力强劲,获批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4家、企业技术中心113家、均创历年新高,布局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创新联合体80家,“奋斗者”号完成极限深潜,科技进步贡献率有望实现全省“十一连冠”。

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镇江,入围“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徐州发射了国内首颗矿用遥感卫星“矿大南湖号”;连云港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宿迁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预计首次突破2%……过去一年,江苏的科技图册上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物阜民丰

江苏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占全国3.2%的耕地,生产了全国5.5%的粮食,不但端稳了江苏8500多万常住人口的“饭碗”,更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在扬州,去年全市新改建高标准农田24.5万亩,粮食生产“二十连丰”;徐州同样达成粮食生产“二十连丰”的喜人成绩,绿色蔬菜还率先建成全省唯一产值超千亿元市域农业全产业链,5个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泰州的成绩也不甘落后:粮食单产连续七年居全省首位;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49个,新增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家,海陵创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姜堰获评首批国家农业技术集成示范基地。

傲人成绩落实到民生细节,就是一组组温暖人心的数据:在南京,建成服务大学生求职“宁青驿站”25个,城镇新增就业23.1万人;筹集人才房1.9万余套、保障性租赁住房2.4万套(间),主城区轮候家庭公租房全部保障到位;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全省第一。


图片来源:南京发布

图片来源:南京发布


在常州,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驶上“快车道”,新改扩建学校78所新增学位4.1万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比例全省第一。在淮安,新开工棚户区改造1.2万余套,改造老旧小区206个;入选全国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国家医保经办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提档升级15个农村医疗卫生中心……一幅幅安居乐业的动人画面在长江南北徐徐展开。

关键词:互融互通

作为东部沿海重要的行政区之一,江苏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地相近、人相亲,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苏锡常都市圈、宁镇扬都市圈等区域协调发展成绩斐然。2023年,“上海一苏州”科技集群首次跻身全球第五,苏州与上海、浙江共建的全国首个跨省域高新区挂牌成立;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首个分中心落户南通……


沪宁沿江高铁(图片来源:苏州发布)

沪宁沿江高铁(图片来源:苏州发布)


辐射、共建、成长,区域协调发展必然缺不了便利的交通运输。从年终成绩单上来看,各地交通建设你追我赶,纷纷跑出“加速度”:沪宁沿江高铁通车运营,苏州轨交11号线与上海轨交实现“无感换乘”;锡宜高速改扩建、长江隧道南接线等市域一体化道路全面开工,硕放机场配套设施工程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张靖皋长江大桥、海太长江隧道超序时推进。

关键词:美丽江苏

江苏不仅是经济大省,还是生态环境保护大省。过去一年,江苏各地持续擦亮生态高颜值,共绘绿意盎然的美丽苏景图。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2023年,无锡太湖治理呈现显著,太湖无锡水域16年来首次未发现异常水体,成为全省PM2.5平均浓度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唯一双达标城市。


图片来源:盐城发布

图片来源:盐城发布


位于黄海之滨的盐城,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2023年,盐城获得“国际湿地城市”认证,高水平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科学实施生态修复,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43.6%、全省最高擦亮“世界自然遗产”靓丽名片,推动生态+文旅、康养等深度融合……美丽中国的盐城样本逐渐成型。

在南通,2023年PM2.5平均浓度全省最低,空气优良天数比率全省第一,430公里沿江沿海生态带全线贯通,“江豚湾”成为南通生态文明建设新标识;在徐州,全市治理采煤沉陷区9000亩、修复矿山32处,建成美丽幸福河湖240条、农村生态河道1120公里……

推窗见绿,出门即景,一轮轮的“内外”兼修,全省各市精彩不断、美不胜收。



过去的一年,江苏13个设区市各自“秀”出了含金量十足的成绩单。“拼”成为内化于江苏各地的力量来源,也正因为敢于拼搏,江苏13城的各项事业才迈上新台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才圆满实现。2024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13城在社会发展的“任务书”上又画下了怎样的着重号?

在经济发展上,大部分城市都公布了今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率,“拼经济”依然摆在13城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南京着力推动产业强市建设大突破,加快四大支柱产业焕新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常州在新能源之都建设上再出发,目标推动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800亿元,力争整车产量突破100万辆;南通明确提出,服务保障7个新开工百亿级、26个超50亿元项目,加快推进47个省级重大项目;连云港聚焦海洋产业突破,持续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能级。

在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苏州将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充分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无锡计划完成梁溪科技城、鑫湖未来城等新城投资170亿元以上,建成投用功能完备的科创载体160万平方米,并引进超过200个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徐州加速突破科技创新,目标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瞪羚企业20家,创建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宿迁提出2024年粮食产量稳定在410万吨以上,新建100个“家门口”就业项目,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230亿元,拓宽农民增收致富之路;淮安将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30万亩,创建4个以上的国家级标准化灌区;扬州、盐城、泰州也将有序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夯实农业现代化产业根基。

在区域协调发展上,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深度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苏锡常都市圈、宁镇扬一体化发展势头良好;泰州、淮安、南通、徐州等地交通建设新规划提上日程,“轨道上的江苏”建设提速,串联起城市之间的发展机遇。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兴教育、稳就业,推进长江大保护和太湖治理,繁荣文化事业……2024年的新征程上,江苏13城步履不停,尽管内部发展存在差异,但凝聚其间的谋发展、干实事的精神一脉相通。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江苏省两会即将召开,全省上下凝聚一心,将共同为江苏取得的傲人成绩感到骄傲,也将在新的春天启程,昂首阔步地奔向下一个目标。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喻婷 马丽花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