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政经1号︱省委两场重要会议后,这场调研值得关注



岁聿云暮,冰雪后的江苏,正以一个崭新的姿态迎接2024年的到来。12月25日,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到常州市新北区调研。这是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后,信长星的首次调研。本次调研关注了哪些领域,提出了哪些要求,又释放了哪些信号?



抓好“三农”工作重要“根基”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三农”工作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三农”工作作出部署,明确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鱼米之乡”底蕴深厚的江苏,已经在谋划高质量完成任务。

走进田间地头,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情况,稻鸭共养、稻油轮作……都是调研团队的关注重点。信长星说,现代化的农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既要抓牢粮食安全这个“头等大事”,也要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设繁荣兴旺、富裕富足的活力乡村。

这正是江苏农业重点发力的方向。

面对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的现实境况,建设“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高标准农田是江苏端稳饭碗的重要战略。2022年,江苏共建成高标准农田400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20万亩。正是这些高标准农田的建成,助力江苏以占全国1.1%的土地面积生产了全国5.5%的粮食,粮食总产量在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迈上750亿斤的台阶。



生态循环农业是未来农业的模样。江苏大地上,自北向南,处处可见绿色乡村的生态图景。在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畜禽—菜—鱼”生态循环立体种养模式每年可解决200万头育肥猪的粪污处理难题;在南京高淳固城街道,有机稻鸭米能卖到38元一斤的好价钱;在镇江句容戴庄村,物种间相互抑制,多元养殖的生物多样性农业让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实……

在常州新北区东南村,信长星十分关心生态循环农业。他仔细询问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等情况,要求当地继续做好控源减污,做到农业生产退水不直排、肥水不下河、养分再利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治理好生活污水,确保河清岸绿

江苏“三农”发展的“图景”清晰可见。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江苏将始终抓牢粮食安全这个“头等大事”,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办好事关民生的“关键小事”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次调研中,让基层群众有获得感的“小事”是另一重点。

在东南村稻米主题文化馆,信长星参观了传统农耕文化和优质农产品展示,了解当地主题教育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情况。他强调,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围绕事关民生的“关键小事”,办一件成一件,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如何办好一件件小事?基层党组织担负着重要责任。调研中,信长星希望东南村把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建得更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结合水土资源和区位特点,在绿色有机种植、特色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上探索更多经验做法,带领老百姓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基层社会治理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基础环节,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关注基层这一关键层级。一直以来,江苏始终围绕事关民生的“关键小事”,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暖心故事”,答好基层社会治理的“民生卷”。



制度先行。为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江苏制定出台《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行动方案》,把公共预算收入79%用于民生支出。根据省委政法委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江苏已改造提升和新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300个,开工改造555个社区助餐点,基本建成村(社区)医保服务点约1.2万个。在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领域,江苏已有数十项工作位居全国前列。

前不久,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也晒出了2023年“住有所居”民生实事项目成绩单,数十万户群众居住条件和环境获改善。连日来,民政部门、各设区市纷纷公布年度“成绩单”,多项民生实事超额完成,全省上下实打实解决急难愁盼,以“绣花功夫”办好“关键小事”。

未来的基层治理应该如何发力?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指明了方向:全省要更大力度加强民生保障和基层治理,切实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着力实现更高水平“民生七有”,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把产业科技创新作为主攻方向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此次调研中,“科技创新”再次被重点提及。

在宏微科技公司,信长星听取了企业发展历程、技术研发、产品应用及市场份额等情况介绍。

新江苏记者了解到,宏微科技公司是一家从事新型电力半导体器件研制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一直以来,江苏格外重视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育。截至2023年11月,江苏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594家、市县级创新型中小企业3.7万家,全省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成效明显。这些专精特新企业也给江苏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在调研中,信长星强调,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产业科技创新是江苏的主攻方向,关键在于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强化产业集群思维和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布局新领域新赛道的引领性技术攻关,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

 


把产业科技创新作为主攻方向”,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了产才融合发展,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的重要意义。

2020至2022年,3年引进102家集成电路企业,无锡高新区集成电路创新产业链的发展,是江苏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的生动注脚。如今,在无锡,依托华虹、SK海力士等龙头企业,一条涵盖设计、设备、服务、材料等环节的集成电路创新产业链已然成形。

新赛道新领域的布局也是江苏科技创新发展的重中之重。4月,“张家港号”“连云港号”两枚分别以江苏城市命名的民营火箭发射成功;5月,徐州云龙湖实验室完成基建;10月,“问天I”类脑计算机重磅技术成果在南京发布……2023年,江苏“智造”上天入地,持续在新领域新赛道取得新的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取得显著进展。

这场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调研,树立了鲜明导向:江苏要着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推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和数字化、服务化转型,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先发展,积极布局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记者 周永金 苑青青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