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改革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为农业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连接着千家万户,关系着国计民生,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有着极其重要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为“三农”发展提质增效,其关键在于如何更好地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以前沿技术赋能乡村振兴。
农业技术创新是科技助农、科技兴农的重要前提和新生动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不仅能够极大地减轻农民群体的负担,将其从繁重的农事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农产品质量,提高耕作生产效率,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为经济社会行稳致远提供了有力支撑。丰收的背后,离不开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导航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种植过程中的充分运用,离不开精准播种、智慧灌溉、植保无人机等技术和装备大面积推广立下的功劳。
从“智能农机”到“无人农场”,从“稻米色选技术”到“卫星遥感技术”……一项又一项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在不断刷新着人们认知的同时,也为农业现代化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最近,随着宿迁市蔡集镇田洼村5G基站的开通,江苏省最后一个行政村正式覆盖5G基站信号,这意味着江苏省13710个行政村的主要场所均已实现5G信号通达,江苏成为全国首个行政村“村村有5G”的省份。5G+乡村治理、智慧农业、带货直播,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提速,赋能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不断转型升级、民生领域服务持续创新……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无穷的“智慧力量”。
善用其效,方可尽享其能。前端的科技创新固然重要,但是后端的应用落地同样不可或缺。作为农业大国,我国虽然有着较为庞大的农业人口规模,但是农民对于专业理论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仍有不足。因此,想要让技术更好地惠及农民,就需要不断加大对于“新农人”和“职业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发挥“农业人才”的优势作用,进一步提升核心科技的应用率和普及率。2023年,中国科学院充分发挥科技帮扶优势,努力解决地方科技需求,通过投入帮扶资金、培训基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等方式为地方农村长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江苏自2019年起共建立科技小院34 个,各科技小院面向当地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小农户、企业等持续性、常态化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广泛开展的技术培训服务,让农业技术在希望的田野上开花结果。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建设农业强国,既要持续推动核心技术攻关,也应当用好科技这一“利器”,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蓝图”上,绘出乡村振兴的最美图景。(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