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艰苦卓绝谱就英雄诗篇 风雨同舟凝聚奋进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四军纪念馆回访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史诗,是一幅红军游击队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的动人画卷,是一首可歌可泣并永远传颂的英雄壮歌。游击战争期间,老一辈革命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奇故事和浴血奋战的光辉足迹,如陈毅元帅在信丰油山滴水垄秘密隐藏点写下了不朽篇章——《赣南游击词》,高度概括、生动诠释了当年红军游击队的战斗生活、鱼水情深、战略战术和理想信念,在峥嵘的革命岁月里,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



记者 董楠:“孩子们诵读的诗句,是陈毅于1936年创作的《赣南游击词》中的诗句,那时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陈毅同志则留在赣粤边开展游击战。远离党中央孤军作战,处于敌军的包围之中,走出去凶多吉少,留下来更是九死一生。大雪封山,粮食断绝。赣南地下党历经万苦,设法将粮食转交给游击队。陈毅同志感慨万千,谱就《赣南游击词》。”

把大米藏在挑柴的竹杠中,把食盐溶进棉袄里,靠摘野果、采野菜、剥竹笋充饥......在戎马生涯最艰苦的那段岁月里,诗词记录着游击队员们面临的险恶环境。时至今日,他们的英雄事迹仍然被传颂着。

盐城市初级中学学生 韩志晖:“每当我读到这首词,眼前浮现了这样的画面:红军游击队队员白天要跟敌人战斗,晚上睡不安稳,他们的战斗生活是多么艰苦。诗词展现了红军游击队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崇高品质。”

《赣南游击词》它不仅记下了中国革命史上一段难忘的史实,老一辈革命家以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和无比顽强的斗争精神,独立地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也记录了红军游击队和人民群众之间血脉相连的情感,在险境之中用生命、忠诚、鲜血凝练成的撼天地泣鬼神的正气歌。



盐城市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盐城师范学院新四军研究院教授 王骅书:“在《赣南游击词》当中,陈毅讲了,忘不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他说,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正是这样的精神鼓舞了游击战士,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最后成为新四军的一支抗日的洪流,和八路军一起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正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援和掩护,战士们坚持了三年赣南游击战,夺取了反“清剿”斗争的胜利。陈毅同志1942年在一封信中指出的:“南方的三年游击战争,也同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样,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可战胜的伟大革命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时强调,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要用好这一教材。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和伟大的长征一样,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光辉篇章,具有永恒的历史价值。在新时代大力弘扬这些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盐城市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盐城师范学院新四军研究院教授 王骅书:“总书记讲了人心的向背决定历史的选择,要求我们在新的时代要发扬革命的光荣传统和爱国主义的教育精神。我们今天学习《赣南游击词》就是要学习当年游击战争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按照总书记的指示,不怕困难,不畏艰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

记者 董楠:“留下一点星火,定能点燃万里江山。《赣南游击词》诉说着那段艰苦岁月中的壮烈征程,是游击队员们英勇抵御敌寇的传奇。它告慰着战士们的英灵,如今中华大地太平盛世,已如他们所愿。”

“勤学习,落伍实堪悲。此日准备好身手,他年战场获锦归。前进心不灰……”

胡熙雅 郎朗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