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寄语青年一代," 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为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青春力量,青春"信"念系列短视频于2023年12月30日起正式上线。系列短视频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共江苏省委网信办出品,现代快报+制作,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特别支持。系列短视频通过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用奋斗淬炼青春之歌,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同根同源携手向前,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2022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参加海峡青年论坛的台湾青年回信,勉励两岸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携手打拼。一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台湾青年中引发强烈反响。" 同心同行、携手打拼 ",已成为千千万万两岸青年的青春“信”念。
血脉相连
青年是两岸交流最活跃的力量。如今,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选择来到大陆生活发展。80 后台湾青年林昆佑就是其中一位,如今在江苏泰州经营着家族的企业,“我现在大部分时间在大陆,因为交通方便,也会经常飞回台湾。”
林昆佑家里祖祖辈辈都在从事菌菇种植。1997年,他的父亲带着亲人来到大陆创业,种植菌菇。2014 年,其家族在江苏创办了食用菌深加工厂。林昆佑大学毕业后就接过了接力棒,担任广运农业生物科技(江苏)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在其公司墙上,一张张照片诉说着家族的奋斗史,也蕴含着两岸割舍不掉的亲情。" 这些老照片里都是家里人,有一些是在大陆拍的。"
两岸一家亲。在大陆的台湾青年,有不少都是两岸家庭的后代,父母一方是台湾人,一方是大陆人。台湾青年王大安的母亲是南京人,父亲年轻时到大陆工作与其母亲相识、相恋,很快双方步入婚姻,王大安的母亲跟着丈夫去往台湾生活。“几十年过去了,母亲说话还带着乡音。” 王大安笑着说。在家人的影响下,王大安从小就向往着去海峡另一端的家乡看一看。
作为“台湾居民就读大陆高校”政策落地后的第二批赴陆台生,2011 年,王大安被北京清华大学录取。毕业后,他就在大陆开启创业之旅。
杨仪宁是一名95 后,出生在台湾桃园,很小就跟随母亲来到南京上学、生活,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杨仪宁不禁感慨大陆发展迅猛,从基础设施建设到高新科技,无不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她选择留在大陆创业。
逐梦前行
台湾青年来到祖国大陆追逐梦想,奋斗打拼,收获成长,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增添蓬勃活力。他们有的来大陆求学深造,求知探索;有的踏上创新创业之路,在大陆找到新的发展天地…… 海峡青年论坛成了台湾青年与大陆结缘,并实现梦想的舞台。习近平总书记给参加海峡青年论坛的台湾青年回信,激励着台青们在大陆热土上逐梦前行。
“总书记对在大陆学习、工作、生活的台湾青年很重视也很关心,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在大陆发展的决心。”作为第二十届海峡青年论坛的参会代表,林昆佑说,回信里提到的“同大陆结缘,在大陆找到了实现梦想的舞台”,正是自己学习生活、创新创业的真实写照。
“云上”开店,“下场”直播;研发菌菇简餐、菌菇小食、菌菇饮品;开菌菇创意主题餐厅 …… 百年企业在林昆佑兄弟二人手中,搭上了大陆电商发展的“快车”,迎来飞速发展期。在扬州,他们开了一家特色菌菇火锅店,几乎每天就餐高峰点,都坐满了食客,“我们打算先在扬州进行市场开拓,准备开第二家店。”林昆佑说。
总书记的回信,也为广大在大陆打拼的台湾青年提供了动力。如今,王大安在南京熙南里街区的小店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店。“祥狮台式小馆”的名字来自于台湾大厨阿翔,从选址、店面设计,到装修、选菜品,王大安都亲力亲为。他和妻子从台湾各地搜罗,将原味美食运到南京,做成了一道道排骨酥面、泡菜臭豆腐、九层塔煎蛋、卤肉饭、蚵仔煎等等。现在王大安的第二家餐厅也已经开业,“南京是我打拼的起点,未来我还想让台湾味道在大陆更多的地方落地生根。”
“此心安处是吾乡。”2022 年底,杨仪宁与好友在南京台湾青年创业学院共同创业,做线上招聘平台,配合商家进行线上推广,努力为大陆企业和人才之间搭建起桥梁。除了工作,杨怡宁还专注于自己的爱好,平日里会设计一些“ 二次元” 风格的珠宝。她说:“我想通过我的故事让更多台湾青年勇敢来大陆发展。”
“同心同行、携手打拼”,这是林昆佑、王大安、杨仪宁的青春“信 ” 念,更是千千万万两岸青年共同的青春“信” 念!
现代快报+记者 徐梦云 季雨/文
指导 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
出品 中共江苏省委网信办
制作 现代快报+
特别支持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校对 胡涛 张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