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桥”见中国|“争气桥”的时代新生


 

这是一座非同寻常的建筑,四季更替,刻画时代印迹;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精神,历经风雨,滋养心中信仰;这是一条沟通发展的纽带,接轨时代,通往崭新征程。

今天,让我们跟随3位特殊的“大桥人”,换个视角走近新中国的“争气桥”——55岁的南京长江大桥,探寻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的大桥新生。


图片


三代人的见证:从建桥人到护桥人

早晨8点不到,南京长江大桥的早高峰来了,南来北往的车辆与两侧的非机动车汇成股股车流,过江,再前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车流中,有一个醒目的身影,他是南京市江北新区公安分局交警支队机动大队的铁骑队员王立强。从大桥南工字堡到大桥北路,是他主要负责的路段,每11小时一班岗,为大桥疏导交通。在他心中,自己与大桥有着比别人更多的情份。1960年,身为大桥局监理工程师的爷爷来南京参加大桥建设,从此他们一家扎根在此。


图片


王立强的爷爷(前排中)在大桥建设现场

“当时,我们整个大桥局就一辆小汽车,更没有私家车,大桥的设计在那个年代已经很超前。”今年88岁高龄的爷爷王运廷翻着旧照片,向记者回忆起举全国之力建大桥的往事。那时候领到任务后,大家都是铆足劲去干。为保证工程质量,技术人员跟工人一样,吃住在工地。“当时全靠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大家争的就是一口气!”

后来,王立强的爸爸子承父业,也成为一名监理工程师,王立强的妈妈同为大桥局监理。

“从爷爷、姥爷参与大桥建设,到我更是从小在大桥边长大,我们一家三代都与桥结缘。”32岁的王立强言语里满是自豪之情。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交通量大增,大桥一度成为整个长江江苏段上唯一的跨江大桥。“千军万马挤大桥”的情景,令王立强记忆深刻。那时候,江南是市区,江北是郊区,每天他都要过桥去上学。大桥在整个南京,甚至江苏交通中的地位都非常重要。“我的祖辈、父辈是建桥者,如今我是大桥的守护者。你看,现在早高峰,桥上的流量也较为平稳。可以说,这半个多世纪,大桥见证着南京城的跨江发展。”王立强说道。

半世纪的守护:一桥繁华人间烟火

今年底,南京长江大桥就将迎来55岁生日。对于一位“半百老人”来说,她的身上沉淀着悠悠岁月,同时也散发着永葆青春的特殊魅力。这魅力不仅蕴藏在那一身铮铮铁骨中,也散发在日日不息的滚滚车流与北上南下的列车呼啸声中。守护万家“烟火”,融入城市生活。

在南京市江北新区泰山街道居民张迎红的心中,大桥不老,反而越来越年轻了。“过去时不时堵车,去主城区送货,恨不得长翅膀飞过去。”可现在不同了,随着过江通道越来越多,大桥变得不堵了,加上大桥改造之后,焕然一新,让张迎红日常的心情都顺畅了。今年58岁的她,不再需要过江送货,却更频繁地往来于大桥之上。“四五分钟就过桥了,感觉主城区就在家门口。”张迎红说,看着从小生活的桥北变成如今灯火辉煌的样子,是最幸福的事。


图片


像张迎红一样的桥北居民“进城”更方便了,而长江南岸的“城里人”也越来越多地往桥北跑了。这样的变化让泰山街道协作发展办工作人员许丹觉得喜上心头:“以前桥北居民过江逛商场很不容易,现在主城区居民也来逛桥北的网红商场了,便利的交通让江南主城区与江北新主城紧密连接,‘桥北第一商圈’快速崛起。”

许丹告诉记者,过江通道的加密和周边交通配套的改善为泰山街道带来人气的集聚,而人气自然而然地吸引着更多商业体落地。如今,泰山街道辖区内有5家大型商业综合体,其中不乏各类长年排队的首店、网红店,在桥北商圈的屋顶花园看南京长江大桥夜景,更是成为南京市民乃至外地游客必打卡的游玩项目。

跨世纪的“重生”:加速融合走向未来

2022年,在南京长江大桥的南堡下,建起了一座亲水圆环景观桥,在这里可以一览大桥英姿与大江东流。在这亲水圆环桥上,很多人怀想当年,很多人赞叹当下,也有很多人津津乐道于大桥的今昔对比。比如,桥上299座玉兰灯,全部修旧如故,且换成了亮度是过去10倍的LED 光源。

这场“脱胎换骨”式的改造,几乎可以说是一场南京人的“全城总动员”。


图片


由于公路桥实际通行荷载大于原设计标准荷载等级,通行交通流量远超设计流量,对桥梁桥面及其构件造成一定损害。2002年后的十几年间,大桥进行了12次中小规模维修,但病害始终无法得到及时和彻底的处置,结构性及耐久性病害日益突出。到了2016年时,经过多轮论证和慎重考虑,加上多条新跨江通道的相继建成,对大桥进行一次较为彻底的大修终于具备了条件。

经南京市委市政府和原上海铁路局集团共同决定,自2016年10月起对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进行全封闭式维修改造。改造过程中,公路桥桥面全部拆除,还涵盖了桥头建筑文物修缮、交通安全、照明亮化等实施重建,总投资约11亿元。

由院士领衔、国家科研院所参与的专家技术团队,开展了八项维修改造关键技术攻关;寻找老专家、老工匠,最大程度还原当年大桥的风貌。2018年底,全新归来的大桥,更好地承载着时代记忆,也搭载着新技术,实现了世纪重生。南京长江大桥维修改造工程成为中国首个荣获国际桥梁大会“铁路桥奖”的项目。

“大桥是中国人的争气桥,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信仰,能够参与大桥维修改造,是我们桥梁建设者不可多得的经历。”南京长江大桥维修改造项目的现场负责人之一、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交通建设一处处长庞建国感慨万千。在他看来,近年来,南京又陆续修建起更多的跨江通道,为长江大桥减负,加快双主城融合。容光焕发的大桥与它的后来者们一起,早已不只是交通要道,还有根植于心中,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自信。

江水滔滔,奔流不息。船来车往,见证繁荣。

奔赴中国式现代化,大桥与时代同行。

策划:王文坚 李军

统筹:石小磊 宋峤 戎毅晔 卢婧

文字:石小磊 刘丽媛 梅建明

摄像:戎毅晔 陈金刚 朱君贤

剪辑:马斌

美编:肖甜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