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汇聚新活力激发新动能,常州天宁经济开发区正在崛起

  自2016年常州市天宁区委、区政府积极抢抓区划调整以来,天宁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天宁经开区)一路高歌猛进,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的新蝶变,“十三五”期间综合实力显著攀升,2019年,开发区跃居省级开发区科学发展综合考评第23位,较2015年上升24位。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亿元,较2015年增长79.1%,区域面貌也焕然一新,产城生态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展望“十四五”,天宁经开区将继续加快载体建设,加快产城融合,全力打造以科技引领、产业赋能为基础的智慧之城,向“建设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总体目标定位迈进。

  拥抱“三新”,战略新兴产业塑造未来

  1月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内,仁千科技、霍利森电子、慧心动能等17家优质企业集中投产,标志“三新经济”正再造传统产业的产业链条,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早在2016年,天宁经开区选择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特色产业主导方向,致力于培育和布局工业互联网、检验检测、智能驾驶、网络视听游戏产业等新兴产业。工业互联网选择与航天科工合作,智能驾驶选择了与交通部公路研究院合作,检验检测选择了与原国家质检总局合作,文化产业选择与广科院、国广东方、中国搜索合作,确定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文化体育创意产业及轻量智能高端产业的1+4产业方向。

  “‘三新’经济将帮助天宁完成产业转型和新旧动能的转换,成为稳增长的‘定海神针’。”天宁区委常委、天宁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曹志伟说。

  目前,检验检测认证产业集群集聚企业超120家,累计营收超140亿元,园区智慧管理平台已投入使用,并创成了常州市第一个5G智慧园区;云制造先导中心致力于打造国家级区域性工业互联网平台,主体建设完成,5G创新中心也将在今年开工;工业互联网“常州模式”集聚了航天云网、找纱网、迈迪信息、巨细科技、国佳云为、找纱科技等上下游生态企业106余家;国家ITS中心智能驾驶及智能交通产业研究院发出全国首张智能商用车开放道路测试牌照,打造智能驾驶核心设备智造产业集群,78家企业落户园区;军民融合集聚企业60余家,累计营收超120亿元;网络视听游戏产业园,打造两平台八中心,力争3年内营收突破百亿元……

  2月上旬,涉及集成电路、大数据中心、汽车零部件等领域9大项目成功落户,将助推天宁经开区“三新”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平台聚能,特色产业助力产业强区

  平台是培育、聚集、链接、配置特色产业资源要素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产业发展、扩大开放的强力引擎,天宁经开区打造了亚玛顿、船用电缆等一大批行业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

  于开发区而言,一方面,它需依托自身特色和优势,与其他产业平台并跑,另一方面,它需要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输入双创“血液”。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天宁经开区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面落实减税降费、金融扶持,提速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实施,主动开展营商环境与沪对标工程,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链接产业、资本、文化、社群等跨界要素,筑巢引凤,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地发展,形成产城深度融合的产业圈、生态圈。”



  △检验检测产业园 

  中欧(常州)检验检测认证国际合作产业园前身为中国常州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去年成功与欧洲工业技术与工业用品中心签约合作,成为江苏省首批9家国际合作园区之一。如今,全球领先的瑞士SGS公司落户3年,英国Intertek天祥常州公司2020年12月开业,德国TUV莱茵注资的常州公司开工……国际检验检测行业的领军企业,越来越多地聚集于此,形成了检验检测产业规模化、集群化、生态化、国际化发展的崭新局面。

  “‘十三五’期间,我们已占据全国同类型园区第一方阵的核心地位,到了‘十四五’,园区产业规模要达1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300亿元。我们就是要争创全国第一,目前正朝这个方向努力。”产业园管理办公室主任夏敏表示。

  城乡融合,全域资源筑梦智慧之城

  自从4年前征迁,65岁的杨建英就难得回到武城村。她欣喜地说:“前几天回去一趟,新修的柏油路宽阔笔直,曾经的破旧工厂区变成了休闲公园,原先的征迁区立起了高楼大厦,整个片区大变样!”



  △航拍乡村图 

  规划,决定着一座城市的未来。2016年,总面积18平方公里的未来智慧城成为天宁经开区的核心区域。作为“一号工程”,在编制建设规划之初,就明确要全域资源配置,实现区域产业协同。中国城市研究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分别编制了战略空间发展、多规合一等规划,构建“一网两核多片区”的整体架构,即生态绿网,行政商务智核和东青居住核,工业互联、检验检测、电子商务、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主的产业片区;构建“五横五纵”路网体系,总长38.96公里;新建载体对标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开发区,容积率要求不低于2.0,为今后总部类、科研类、轻量智能制造类、文创类、互联网+新经济类提供了大量的空间。

  征地拆迁,为智慧城建设腾出宝贵空间。天宁经开区先后完成征迁面积200万平方米,发放退地农民保障款3.1亿元,将1万多人纳入退地保障,稳步推进安置房建设,使得征迁农民快速融入城市生活,真正做到“征地要征心,拆迁不拆情”。

  环境,凝聚着一座城市的品位和气质。天宁经开区坚持生态环境先行,进一步优化生态品质,完成丁塘港、和平河及西河周边绿化提升,建成未来智慧城核心绿肺。美丽乡村带动,在花园、武城、青松三个行政村建设美丽乡村,将其打造成未来智慧城“生活后花园”。医疗、教育、文化设施也在未来智慧城项目中“唱主角”,打造产、城、人深度融合的新样本。 

  快马加鞭,绘就“十四五”新蓝图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为实现“到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6亿元左右,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57亿元左右,累计实际到账外资7.8亿美元左右,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在全省经开区科学发展综合考评排名跻身第一方阵”的目标,天宁经开区深入谋划“长三角经济新高地、城市发展新空间、产城融合新样板”的未来智慧城新蓝图。把握历史机遇,创新开放再出发。

  据悉,“十四五”时期,天宁经开区强化创新驱动战略,打造双创生态示范区;聚焦产业强区定位,打造三新经济新高地;畅通对内对外循环,打造开放协同先行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打造生态宜居新标杆;突出共建共享共治,打造和谐幸福好家园等五大举措,力争“十四五”末,打造一批高能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高品质创新创业载体,各产业集群产值力争突破200亿,统筹推进更高水平的城乡融合发展,打造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全域美丽的魅力城区。

  5年的时光,天宁经开区实现了华丽蝶变,在这张“十四五”新开局的蓝图中,天宁经开区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建立高度融合的产业链、生态圈,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潮中,努力奔跑,迎接更为光辉灿烂的新格局。

通讯员 谢梦 贡丹芳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葛小林 摄影 王锐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