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张着嘴睡觉,打呼噜,睡眠不安,甚至被憋醒;鼻腔分泌物多,鼻音较重,总爱咳嗽清嗓子;面容变化大,出现牙列不齐、唇厚,缺乏表情;经常头晕头痛,多动,生长缓慢,反应迟钝……如果这些症状出现在孩子身上,很可能是患上了腺样体肥大。开学在即,最近江苏省中医院儿科门诊上,腺样体肥大的小患者扎堆就诊,儿科主任、主任中医师袁斌提醒,腺样体肥大一般会伴有其他并发症,发现后及时就诊治疗。
重视儿童腺样体肥大,危害可能伴随一生
腺样体也叫咽扁桃体或增殖体,是位于鼻咽顶后壁的粉红色分叶状淋巴组织。腺样体适度增生就是为了增强局部的防御能力,更好地抵御外来的病毒。但如果是因为长期反复的炎症刺激而出现腺样体的病理性增生,则会影响邻近器官乃至全身,称为腺样体肥大。
袁斌介绍,腺样体在出生后迅速增大,生理情况下,6~7岁达到最大,10岁开始萎缩,15岁左右时达成人状态,因而腺样体肥大总是在小朋友中出现。
腺样体肥大一般会伴有其他并发症,耳部可发生分泌性中耳炎,甚至化脓性中耳炎,出现耳闷、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鼻部可能发生鼻炎、鼻窦炎,鼻塞、流鼻涕,闭塞性鼻音、睡眠打呼;咽喉和下呼吸道则包括分泌物下流并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的咽部不适、阵咳等症状,还会引起支气管炎。
“儿童腺样体肥大如不进行及时预防及治疗,其危害可能伴随孩子的一生。”袁斌举例,如腺样体面容:腺样体肥大长期发病可对儿童颌面部骨骼的发育产生影响,导致出现“腺样体面容”,对患儿身心造成严重影响。表现为长期张口呼吸导致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缺乏表情等。由于腺样体肥大造成鼻子堵塞,患儿易患呼吸道感染,严重的会出现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表现为呼吸暂停,会导致儿童生长缓慢,记忆力下降,影响其生长和智力发育。
三类治疗方式可选择,日常调护要注意
近年来,儿童腺样体肥大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也给家庭日常生活带来许多烦恼。家长早发现,早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
目前腺样体肥大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保守治疗三类。手术治疗虽见效明显,但存在术中出血、术后复发等风险,且复发率约为25%。激素治疗存在病情控制不佳、停药复发的缺点,长期使用激素药物也存在诸多的不良反应,如鼻出血等。保守治疗方式主要通过患儿注意营养,预防感冒,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积极治疗原发病。
针对腺样体肥大的儿童,日常调护也很重要。袁斌建议,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环境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使用适宜的睡眠体位,腺样体肥大患儿建议侧卧体位睡眠,保持呼吸道通畅;饮食调护也很重要,饮食清淡、营养均衡,忌辛辣刺激食物,可多食健脾化痰散结的食物,对腺样体肥大有一定的帮助,比如山药、慈姑等;还要加强体育锻炼:规律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如慢跑、游泳、球类运动等,但家长注意要做好活动后的护理工作,避免剧烈运动。
中医药也可治疗儿童腺样体,改善多种症状
中医认为,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病因病机有三种,第一种是外感病邪,若感受风温热邪,伤阴耗气,则可灼津成痰;若感受风寒湿邪,则易引动痰湿;两者皆可使痰结聚于鼻咽部,致腺样体增生肥大而发病。第二种是内伤病因、脏腑虚弱导致;还有一种是小儿脾胃虚弱,过食肥甘厚味,且安逸少动,导致形体偏胖,久之则可聚湿生痰,痰湿聚集于鼻咽部,导致腺样体增生肥大。
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活血化瘀,解毒散结,补益肺脾灵活运用,可明显提高该病治疗的有效率。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也表明,和西药激素治疗相比,中医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打鼾、张口呼吸、鼻塞等症状,同时可显著缩小肥大的腺样体,减少手术,同时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且副作用小。
中医治疗本病方法多样,除中药内服外,还有针灸、推拿、穴位敷贴等多种外治疗法。针灸:针刺迎香、上星、丰隆、阳池、太溪等穴位;推拿:开天门、推坎宫,补肺经、补脾经、补肾经,按迎香等手法;穴位敷贴: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特定穴位,如天突、大椎、涌泉,增强体质。
通讯员 孙茜 现代快报+记者 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