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个维度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的实践要求
章秀英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紧迫而重大的时代任务,从顶层设计到政策安排再到行动落实,是一项实操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只有从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方位、政治立场、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发,才能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目标与实践路径,科学有序地协调好理想与现实、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效率与公平、发展与安全等重要关系,凝聚人民群众共识,推动共同富裕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站在新发展阶段把握共同富裕的实践要求
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阶梯式递进的、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只有正确认识党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才能更好地明确共同富裕的阶段性中心任务,科学制订路线方针政策。新发展阶段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又是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阶段,创新成为第一动力,人才成为第一资源。在新发展阶段,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速创新,给共同富裕实践带来发展机遇,也造成新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在新发展阶段,人口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呈现出数量增长优势不再、劳动力供给增量受限、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深、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新态势,但人力资源丰富仍然是我国的特殊优势,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人口红利”正向“人才红利”转型,我国发展动力依旧强劲。“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对我们党制定的共同富裕目标,既要坚定理想,增强预期目标实现信心,也要充分预估目标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鼓励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持续奋斗,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推进局部探索,总结推广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以及各地因地制宜的探索经验,由点到面,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稳步迈进。
二、站在人民立场把握共同富裕的实践要求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共同富裕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人民群众对共同富裕的期待更高,不仅期待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还期待精神文化资源的“公正分配”与精神生活的权利共享,期待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包容性,针对不同群体抓住重点精准施策,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坚持在发展中改善民生,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富口袋”的诉求。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因地制宜发展公共文化事业,构建品质文化生活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足人民群众“富脑袋”的需求。“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不同社会群体因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不同,对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解存在差异,只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弘扬勤劳致富、勤奋创业、诚信创富、共创共享的理念,才能消除片面观点干扰,澄清模糊认识,“防止落入‘福利主义’养懒汉的陷阱”,为创建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凝聚力量。要以培育高素质劳动者为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条件,提高全社会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的社会环境,让人民群众在参与创造社会财富中发展劳动能力、交往实践能力,丰富社会关系,满足情感与审美需求,将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
三、站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把握共同富裕的实践要求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丰富了人类现代化内涵,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文化传统和民意基础。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不仅涉及分配、生产、交换、消费等经济领域,还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是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复杂系统工程。要实现14亿多人口的共同富裕,不仅是人类现代化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也是最难的事业。只有政治上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坚持全国“一盘棋”,上下联动、东西协调,统筹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统筹好城乡区域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经济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力决定包括分配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挥科技创新这一现代生产力和产业变革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让一切发展生产力的积极因素和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坚持社会进步和人民改善并重,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聚焦农业农村共同富裕短板弱项,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推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促进乡村旅游、高端民宿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短板,推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推进不同地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四、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局高度把握共同富裕的实践要求
当下世界风云变幻,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要统筹发展与安全,认识到没有发展,共同富裕不可持续,没有安全,共同富裕将失去保障。当前国际上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也面临不少深层次的、躲不过绕不开的矛盾,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亚洲大多数国家来说,发展就是最大的安全,也是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总钥匙’”。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着力破解阻碍发展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提高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建立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拓展发展空间,为共同富裕提供更为优良的发展环境。同时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推进国家安全思路、体制、手段创新,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为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不断增强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国家安全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强化忧患意识,保持战略主动和战略自信,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科学研判、重点防控阻止推进共同富裕新征程的全局性根本性风险,全力战胜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创造共同富裕美好生活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