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至24日,第24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青海省西宁市举办,江苏承担对口支援协作任务的南京、无锡等7个设区市组团组织近40家江苏企业参会,涵盖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江苏作为对口支援青海省海南州的省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引导相关企业在当地投资兴业,助力当地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共饮一江水,苏青一家亲。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2010年以来,中央先后明确苏青两省开展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由此,江苏统筹安排结对帮扶关系,不断加大财政性援助资金,积极开展各项援助工作。苏青东西部协作帮扶开始以来,两省共同谱写了苏青协作的“山海情”,协作取得硕果不断,江苏也成为东西部扶贫协作中的“排头兵”。
从“对口支援”到“苏青协作”,一词之别,折射的是观念变化。苏青协作不是单纯的人力、资金、项目等的对口支援,更强调发挥两省优势基础上的协同发展。某种程度上,动员经营主体在内的社会力量参与苏青协作往往会带来更大效果,因为企业签订合同、生产经营,往往是以市场为主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企业参与可以最大程度发挥被帮扶地区的各类资源优势,在提高各类要素使用效率的同时,增强当地内生发展动力。
以绿色能源为例,海南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隅,当地光伏、风电、水电等新能源资源特别丰富,是重要的新型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同时,江苏产业基础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尤其是新能源企业规模和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清洁能源方面具备较高的要素输出能力。这就意味着,两地在新能源产业合作上匹配度较高、有着广阔的空间,如果能够在产业上的精准对接,有利于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近年来,江苏帮助青海引进一批知名企业,总投资超500亿元。从效果看,无论是对提高当地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还是帮助企业自身拓展生产经营等,均产生了良好效果。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才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苏青两省资源禀赋差异较大,但在推动产业绿色发展方面互补性强,除了清洁能源领域外,在保护长江、有机农畜产品等方面,两地也有着广阔发展空间。面对前景广阔的苏青协作之路,要为“山海情”再添一抹绿,应充分发挥企业和市场的力量。不过,组织、推介、引导广大江苏企业走进相应地区投资合作,不能仅靠企业自发和自觉,在协作前期,企业出于多方面原因考量,未必有足够意愿或实力参与其中,需要靠政策等外部力量“推一把”。推动企业更好参与协作,两地既可以通过举办青洽会这样的经贸盛会来对接地方和经营主体、深化合作交流,也可以共建产业园区用以招引企业,或出台针对参与协作企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补贴等,这些经验和举措,都在实际协作中有过不少成功案例。相信只要充分发挥两地资源禀赋优势,将“青海所需”和“江苏所能”结合起来,苏青两地一定能够携手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韩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