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夯实耕地根基 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

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最严密的法治、最严格的制度,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牢牢筑起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完成修改并颁布实施,黑土地保护法正式施行,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压紧压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体责任,“进出平衡”“占补平衡”制度不断夯实打牢。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耕地持续快速减少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全国耕地面积连续两年实现净增加;到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然而,人多地少,依然是基本国情;耕地保护,任务仍然艰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底,我国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6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超过一半的耕地依然靠天收。与此同时,一些地方节约用地意识还不够强,违法违规占地以及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时有发生,冲击耕地保护红线的各类因素复杂交织。让“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让“中国饭碗”成色更足,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关键,必须紧紧抓住耕地这个要害,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让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

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保障粮食安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是重要前提。夯实耕地根基,首先要稳住耕地数量。《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全国耕地保护任务目标为18.65亿亩,保持到2035年不变。确保耕地数量稳定,必须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通过严格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稳妥有序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对违法占用耕地冻结补充耕地指标等,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夯实耕地根基,实现藏粮于地,还要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数据显示,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能一般增加10%—20%,节水节肥节药效果明显,许多农田实现了“一季千斤、两季吨粮”。农田抗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有效加快了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经营步伐,促进农民节本增收。着眼长远,要逐步把“靠天吃饭”的耕地改造成集中连片、设施齐全、高产稳产、生态良好,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稳产田,将丰收的力量藏在大地深处。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承载民生。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以更多良田沃土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