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地评线】荔枝网评:推动“第二个结合”发生更多“化学反应”

 特约评论员/艾佩韦

  读懂今日中国,关键在于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共产党,要读懂它所生长的文化文明土壤。7月2日,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向全球发布智库报告《改变中国的“第二个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此次发布的报告全文约3万字,全面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要结合、能不能结合、怎么结合”等重要课题,系统梳理神州大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探索,生动展现中国人民融于血脉、形于言色的文化自信。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本土化才能落地生根,时代化才能充满生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能为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基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论断和要求,创造性地把“一个结合”丰富和发展为“两个结合”。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深刻内涵,更好推动“第二个结合”发生更多“化学反应”,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第二个结合”有效解决了让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在中国成长的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的民惟邦本、为政以德的价值理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毅追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进取精神,“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天下情怀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这种高度的契合性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了条件。深刻把握这种高度的契合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彰显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夯实思想基础。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文明赓续传承提供了“源头活水”。“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为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打开了新空间。在新的起点上,自觉扛起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文化使命,在“结合”中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新的时代内涵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中掌握文化主动,共同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推动“第二个结合”发生更多“化学反应”,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重要抓手。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坚持原原本本学、及时跟进学、融会贯通学、联系实际学,深刻领悟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从中汲取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力量,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养分,增强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时代、引领时代的能力。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断展现“第二个结合”的时代价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让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努力为世界繁荣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艾佩韦)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