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7月3日电 题:中非携手推动基础设施合作可持续化升级
新华社记者
6月29日至7月2日,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举办。在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果展上,通用技术集团数字化通信能源解决方案沙盘展示中非在基础设施合作中将“通信”和“绿色能源”有机结合,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了解。
新时代背景下,中非基础设施合作既在传统领域深耕,也注重助力非洲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6月29日,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参会嘉宾参观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果展。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清洁能源合作风头正劲
能源短缺是非洲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尽管非洲拥有丰富的水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资源,但目前开发比例很低,大部分能源仍来自生物质能和化石燃料。
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与非洲加强清洁能源合作,已成为非洲清洁能源开发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中国能建集团负责承建的科特迪瓦必欧雅46兆瓦生物质电站EPC项目就是中非清洁能源合作生动例证之一。
中能建西北非区域总部执行总经理朱洪刚介绍说,这一项目于2022年12月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西非地区最大的生物质电站。
他说,该项目燃料为当地普遍种植的棕榈叶秸秆,每年可以为科特迪瓦带来348吉瓦时(GWh)的清洁电能,解决170万人口的用电问题。该项目能够造福1.2万棕榈种植业者,增加其20%的收入,并且每年减排18万吨二氧化碳。
此外,中国正利用在清洁能源上的技术优势,帮助非洲国家加大可再生能源供应。中国企业在非洲承建了一系列水电站项目,有效利用非洲国家丰富的水力资源。中企与非洲国家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的合作也取得显著进展。与此同时,中方还积极参与非洲国家输变电项目,助力当地电网建设。
这是2016年4月13日在加纳首都阿克拉附近拍摄的由中企投资建设的大型光伏电站。 新华社记者 林晓蔚 摄
要致富,先修“路”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领域。“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企业在非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超700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超4000亿美元,双方基础设施合作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
通用技术集团数字化通信能源解决方案沙盘是入选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果展的内容之一。沙盘的项目原型为通用技术集团在非洲参与的加纳农村通信及数字网络覆盖项目。
该项目通过设计、采购、建设和运营维护2016座通信铁塔,满足当地农村地区居民的通信需求,帮助该国实现通过信息通信产业建设、拉动经济发展、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惠及加纳农村地区300多万人口。
通用技术集团国际公司办公室副主任罗谛表示,中非基础设施合作有巩固的基础,“要想富,先修路”,目前双边合作已从看得见的道路交通扩展到数字化领域网络通讯。
在中非合作论坛、共建“一带一路”等合作机制推动下,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中非合作建设的铁路超过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港口近百个,网络服务覆盖近7亿用户终端。
“鱼渔双授”共发展
中国积极推动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参与当地人才教育发展,促进将非洲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口红利,强调“鱼渔双授”,促进非洲国家自主发展能力提升。
中国电建喀麦隆国别代表赛格·恩甘古阿正是中非基础设施合作高质量发展的亲历者和受益者之一。2010年在中国取得博士学位的赛格正式加入中国水电,并于当年11月被派到喀麦隆代表处工作,参与到曼维莱水电站项目。2015年2月,赛格被提升为中国电建喀麦隆代表处首席代表。
赛格表示,中国在非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也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减贫,从而促进社会稳定。
通过项目建设,中方培养了一批像赛格一样懂技术、会运营的喀麦隆本土水电人才。
3月24日,在赞比亚南方省,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赞比亚员工参加下凯富峡水电站5号机组发电仪式。 新华社记者 彭立军 摄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小军日前在中非基础设施合作论坛上表示,中国电建在建设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期间,投资兴建了赞比亚的中国水电培训学院,截至目前已为赞比亚培养了332名基建领域的青年,开创了中资企业在非洲办学的先河。
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刘豫锡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快经济复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百姓造福,是中国和非洲的共同关切。双方可以在深耕基础设施、生产制造等传统优势领域的同时,向医药卫生、绿色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发力,让双方经济产业结构更好对接,让中非务实合作更具活力和韧性。(记者陈晨、郝王乐、姚远、张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