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职能部门,自然资源部将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的自然资源工作定位,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更加自觉投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美丽而神秘的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亚洲水塔”之称。保护好三江源,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至关重要,对世界生态安全举足轻重。图为三江源国家公园风光。 新华社发
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
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开发保护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是事关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战略性举措。要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促进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全面落实耕地保护“两平衡一冻结”制度,促进优质耕地“南增北稳”,推动耕地“山上”换“山下”,使农业空间布局更加符合自然地理格局和农业生产规律。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严格管控人为活动,依法有序在生态保护红线内开展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更好统筹生态保护与能源资源安全。加强陆海统筹,节约集约利用浅海近岸,有序开拓深水远岸空间和资源利用。适应人口总量、结构变化和流动趋势,分类引导城市化地区高效集约发展。严格管控城镇开发边界,打造美丽、宜居、绿色、安全、韧性城乡空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保护自然、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景观资源,彰显我国国土空间的特色魅力。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是破解资源瓶颈约束、保护生态环境的首要之策。要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不断提高土地、矿产、海洋、林草等各类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强化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科学把握建设用地安排时序和节奏。激励与约束并举,健全标准体系,推动土地开发用存量换增量,用地下换地上,用资金、技术换空间。推动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加快增储上产,促进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加大海域资源市场化出让比例,推动建立低效用海退出机制。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落实草畜平衡制度,大力发展人工草地。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必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加快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全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高质量建设第一批国家公园,加快推动黄河口、秦岭、若尔盖、羌塘、亚洲象等新一批国家公园的设立。持续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以“中国山水工程”为引领,统筹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等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外来物种入侵治理。尊重地域分异规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要积极支持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优先推动风能、太阳能就地就近开发利用,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化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商业化发展,加强地热资源勘查开发与利用。推进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注重修复增汇协同。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推动将碳汇交易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序推进规模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应用。
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要积极对外宣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以中国—欧盟等蓝色伙伴关系为基础,拓展生态文明伙伴关系网络,塑造新型全球生态治理体系。认真履行自然资源、生态领域国际公约,积极参与联合国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国际协定等国际谈判和磋商进程,主动承担同国情、发展阶段和能力相适应的环境治理义务。推进跨境跨流域自然保护地、生态廊道共建。培育更多生态治理优秀人才,广泛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与实施,加强国际合作平台建设。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征程上要聚焦重大问题,抓好重大改革任务攻坚克难。要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全面推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巩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与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对接机制,在“一张图”上统筹协调各类空间需求和矛盾冲突。建立健全覆盖全域全类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生态保护修复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推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法、国土空间规划法、矿产资源法、耕地保护法、国家公园法等重点立法工作。加强国家自然资源督察,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守住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
详见: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王广华《坚定不移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策划:柴潇凡 审核:李艳玲)